一年来,提案委员会在市政协常委会和主席会议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秉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究实效”的提案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政协年度工作要点,认真研究新形势、新问题,主动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海安新实践凝心聚力、担当作为。
一、提案工作
三次会议以来,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参加单位、各专门委员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运用提案履职尽责、反映民意、建言献策。一年来,共收到意见建议345件,审查立案263件,立案率76.23%,对不予立案的82件意见建议分别转为社情民意信息或来信来访处理。立案的提案分别交由60个承办单位办理,各承办单位深入开展提案办理协商,积极采纳,认真落实,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办复。从办理情况看,提案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203件,占77.2%;正在组织实施或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54件,占20.5%;因客观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目前难以解决的6件,占2.3%。提案办理委员反馈满意率100%。总体上,提案议题广泛、问题聚焦、建议务实,体现了广大委员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许多建议得到办理部门重视并被采纳,为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重引领汇合力,画好提案“同心圆”。始终把准提案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做到与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党政领导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案工作,市委办、市政府办将9件重点提案的办理方案汇编到《市领导挂钩联系安排表》中,进一步明确办理责任、要求和时限。市委主要领导带头阅批领办重点提案,为其他市领导点题参与重点提案督办;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加提案办理协商活动,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其他领办的市领导纷纷深入重点提案办理现场,将重点提案督办与视察调研活动、座谈协商相结合,高位推动提案办理落实。政协上下高效联动。市政协主席会议把提案办理工作列入年度协商计划,主席会议成员积极协助督办重点提案;创新升级政协主席会议融合督办重点提案,将“关于打造鑫来路文旅特色街区的建议”作为一季度主席会议专题协商议题,展现了市政协助力党委政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线担当”。各专委会全程参与督办协商,积极搭建协商互动平台,全力助推提案办理由“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承办单位高质行动。各承办单位认真落实“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牵头部署提案办理工作;同时加大办理力度,注重沟通协商,尊重并充分吸纳委员建议;加强相互配合,形成齐抓共推工作格局,以更加扎实的举措推动提案办理。提案工作呈现出党政重视支持、政协主动作为、各方全力合作的良好工作格局。
重培育促质量,提升提案“精准度”。始终把提高提案质量作为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努力在提得好、说得准、立得住上下功夫。强化培训赋能。利用新任委员集中培训的机会,就如何撰写、提交高质量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进行专题辅导培训,通过印发提案基本知识和优秀提案汇编等材料,提高委员对提案工作的认识,提升委员提案撰写的能力。注重选题引领。通过向党政部门、政协参加单位和各专委会等各方面征集提案线索,在全会前印发提案征集通知,编发《提案选题参考目录》,引导委员围绕党政关注的要事、民生改善的实事和社会治理的难事,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高质量提案。严格审查立案。坚持立案标准,突出审查重点,采取与承办单位协商预审、与党委政府联合初审、主席会议终审的工作程序,细化标准、逐件分析,不搞“凡提必立”,把好审查关。经反复沟通,修改完善后仍达不到立案标准的提案以委员来信或者社情民意信息的形式交有关部门处理。提案立案率由86.5%降至76.2%,既保障委员意见建议得到充分表达,也确保提案整体质量提升。
重沟通聚共识,确保提案“高质效”。始终把提高办理实效作为提案工作着力点,努力做到办一件成一件。协商“面对面”。全会期间实施部门驻会“现场交办”与“现场面复”机制,邀请提案承办“大户”对有关提案在进行现场协商、现场确认、现场交办,实现了速度、效果的统一。延长火车站地下停车场免费停车时长的提案,从提出提案,到公安、住建等部门提前介入,再到开展调研、提出建议、办理落地,总计15天时间,有效解决广大旅客接送站出行不便的难题,跑出了提案办理“加速度”,获得委员一致好评。运转“屏对屏”。加强提案信息化建设,按照“网上提交、线上处理,部门联动、无缝衔接”的模式,全面推行智慧提案办公自动化,实现PC端和手机APP全程掌握办理情况,方便委员实时了解提案办理进度。全会及闭会期间提案全部实现了网上随时提交、实时审查、即时交办,“征、提、交、办、复、评”全过程网上闭环运行,提案办理环节进一步优化、办理效率不断提高。答复“心贴心”。始终注重抓好提案沟通面复这一重要环节,常态化开展“提案督办月”活动,政协各专委会联合分工联系的办理单位,开展提案办理座谈、面复活动;市总会等办理单位聚焦重点难点问题,提案办理人员开展“沉浸式”调研,认真落实推进提案意见建议,科学合理答复委员,力求通过办理一件提案,解决一批问题,推动一方面工作,让委员感受到所提意见建议落地见效。
重保障强服务,扩大提案“影响力”。市政协优化服务、强化保障,为提办双方创设良好环境,不断提升提案办理工作实效。及时修订提案工作条例。为体现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市政协去年修订了《提案工作条例》,条例在保持章节和条目数量不变的基础上,修改具体内容53处,通过完善提案的交办机制、办理机制、督办机制、反馈机制、表扬机制,进一步树牢提案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激发争先创优动力。把提案办结作为成果运用的起点,坚持分时分类督导,努力以督导促落实,以落实聚共识。通过对部门在提案办理过程中组织领导、办理程序、协商沟通、办理效果等指标进行评价,对评价考核靠前的10家单位,联合市委办、市政府办发文进行通报表彰。在政协网站、《海安政协》杂志、《海安日报》等多种媒体公开刊载委员提案及部门办复内容,征求社会各界和办理部门意见,评选年度优秀提案,并在政协全会期间通报表彰,发出政协提案好声音。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作为南通政协系统县市区的代表,赴南京参加全省政协提案工作座谈会和提案工作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两个专题活动;提案委以《抓“三精”求“三效”推动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为题,在会议上进行了工作经验交流;围绕我市提案工作相关做法,撰写形成《全面提升提案工作质量 聚力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研讨文章,先后被收入全省政协提案工作研讨会论文汇编和江苏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省政协《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在实现工作新突破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我市政协提案工作的影响力。
二、社情民意工作
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委坚持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为履职为民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各专委会、工作组、区镇街道工委作用,扎实推动我市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提质增效,获评南通市政协2023年度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一年来,收集政协各单位、委员个人以及信息员报送的信息496篇,向海安市政府报送信息38篇,向南通市政协报送信息170篇,其中经南通市政协上报省政协40篇、经南通《政协信息专报》上报南通市领导2篇,18篇信息被省政协采用上报全国政协,其中1篇被全国政协单篇采用,实现了信息工作的历史性突破。
聚焦把方向,高位统筹谋划工作。持续深化和巩固“主席挂帅、分管主席牵头、提案委扎口、委室部联动、全体政协组织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李主席对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十分重视,对提案委报送的南通市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座谈会专报进行专门批示,要求提案委及时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2024年度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通知》(海政协办〔2024〕5号),细化工作举措,压实工作责任;李主席亲自率队,带领提案委负责人和部分信息撰写骨干赴上海市黄浦区、静安区学习借鉴信息工作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为我市政协更好开展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开拓思路;张主席定期召集专委会、区镇街道工委和工作组负责人、信息员代表,召开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座谈会,围绕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进行交流发言,谈优点、查不足、明方向,努力推动全市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提质增效。
聚焦提得准,织密信息工作网络。围绕省政协研究室发布的信息报送要点,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发布社情民意选题征集信息和报送参考要点,拓宽信息来源渠道,让信息来稿更有针对性,提高采用效率。提案委专门从事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加强与省市政协对接沟通,加强对社情民意信息质量的审核把关,每日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梳理筛选、分类处理,做好与反映人的沟通对接,积极修改完善,报送高质量的社情民意信息。加强培训引导,提案委通过在新任委员履职能力培训班上邀请特约信息员授课辅导、赴部分工作组和政协工委开展撰写信息业务培训、定期发布优秀信息汇编等形式,不断提升委员政治站位、理论素养和撰写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工作精准性。
聚焦效果好,加强制度约束激励。完善委员履职要求,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作为委员履职的重要内容进行量化考核;注重运用好考核导向,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纳入《区镇党的建设成效评价考核指标》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考核内容,有效提升区镇政协工委信息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定期通报,每月办公会统计并通报各专委会、工作组和区镇街道政协工委信息的来稿情况,采用情况,积极营造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发挥激励表彰作用,市政协修订了《进一步规范评比表扬奖励工作的办法》,对不同层级采用和获得上级领导批示的信息进行表扬和奖励,充分调动委员和各单位的撰稿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