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之欲出的五大中心,气势恢宏、设计精美的火车客运站新站房,水清岸绿、鱼虾穿梭的整洁河道,蓬勃发展的星鲨玻璃、金洲粮油、弘盛新材料……这一个个在海安大地上璀璨之笔,一一呈现在政协委员面前。
1月14日,出席县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以及列席人员,集中视察了过去一年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的重点工程,亲身感受“大美海安”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加速度”。
冬日的海安大地天蓝水碧,生机勃勃,处处弥散着清新的城市气息。红星美凯龙、电商物流产业园、铁路1号有色金属专用线、东材科技、万洲胶粘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工地热气腾腾,如意紫都、吉祥水岸、盛世名门、丽景美域等一批高品质、大体量的楼盘拔地而起,千禧大桥、南屏大桥、新生大道下穿铁路通道等一批交通民生工程建成通车。眼前的这一切,让政协委员们深切感受到海安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惊叹于海安发展的“加速度”,让委员们对海安未来的发展前景信心倍增。
大巴缓缓而行,经过江海西路、永安路·长江路、永安路·黄海大道,一座规模宏大、雄姿初显的现代化体育中心映入眼帘。中心建有1.8万平米的体育馆、1.6万平米的游泳馆和9000平米的全民健身中心。这一承担我县竞技项目训练和体育竞赛任务、具备健身和体质测试功能的标志性工程,是全县服务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的一大新亮点,让委员们深感海安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和城市品位的节节提升。
车辆继续前行,透过车窗远远望去,一座气势雄伟的大桥“凌驾”于连申线航道之上,好似一艘即将远航的帆船扑面而来,这是我县刚刚建成通车的首座矮塔斜拉桥——千禧大桥,其配套建设的东引桥是全县首座城市高架桥。
一路向西,车辆驶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安高新区。近年来,海安高新区围绕“半壁江山、永争第一”目标定位,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新型化工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经济总量与发展质量实现同步提升。2014年,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4亿元,增长13.1%;实现工业开票销售372亿元,增长19.8%,占全县41.5%;完成服务业应税销售245亿元,占全县43%;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亿元,占全县区镇的48%,基本实现了“经济总量占全县一半”的目标。
看罢海安高新区,委员们来到国家级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优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率先发展、示范全县的开发区,近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大幅增长,集聚效应加速释放,辐射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海安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当车辆驶入我县千年古镇——李堡镇时,委员们被这一全国重点镇四通八达的道路框架、精致大气的高层建筑、温馨和谐的为民服务中心深深吸引。2014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2亿元,完成工业开票销售29.4亿元,服务业应税销售9亿元,工业设备投入1.4亿元。
参观途中,委员们坐在车上,对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就的感受更为直观。随着沪通铁路、宁启铁路电气化复线的加快建设,地处东西、南北两条铁路大动脉交汇点上的海安,正全速驶向“动车时代”,成为长三角北翼重要的“节点城市”和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的汇聚点。
2014年是“南通市沿海前沿项目建设年”,也是我县沿海开发取得卓越成效的一年,全县7个项目列入省沿海开发重大项目计划,11个项目列入市沿海前沿区域重大项目计划,31个重大项目和事项列入省六大行动计划。经过临海高等级公路这条滨海新区直达上海的南北大通道,大巴缓缓驶入规划面积3.18平方公里的老坝港滨海新区新城区。近年来,滨海新区不断加快新城开发和产城融合步伐,以金港大道为中轴线,总投资近20亿元建成“八横九纵”框架道路和园区道路80公里,疏浚、整治“三横八纵”15条河道67公里,全面启动旅游项目开发,打造绿色新城、创业新城、宜居新城。
一路参观下来,委员们看到了全县开放开发的累累硕果,城乡建设的崭新面貌,民生事业的欣欣向荣,充分感受到了“大美海安”发展的“加速度”。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通过亲身感受,委员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百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尽早实现,海安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视察在建的体育中心

建设中的体育中心
视察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