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市政协委员陆正
作为一名年轻医生,陆正自2001年从南通医学院毕业后,就在海安市人民医院岗位上,凭借一个年轻人敢于追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凭借一个优秀医学生所掌握的丰厚知识功底,凭借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一次又一次将一名又一名在许多人看来已无回天之力的病人,从死神手中,从鬼门关口,甚至从阎王殿前拉了回来。许多病人这样评价他:我们从病危入院到健康出院的一页页病历,记载的是陆正医生日日夜夜的付出与努力,记载的是他的收获与成功,记载的是患者及其家属们、亲友们的赞誉与口碑。
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陆正很擅长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血管病变、颅脑外伤的治疗,尤其擅长神经显微镜外科治疗脑血管病、重型脑外伤。然而,他每天接触的患者比想象的要多,每个人的病情比想象的还要复杂。他们有的是血肉模糊、面目全非的交通事故受害者或肇事者,有的是血管破裂、半身不遂的脑出血患者,有的是意识全无、生命垂危的脑疝患者。然而,在陆正的眼里,每个病人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无论病情严重到什么程度,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都要做百分之一百的努力,特别是对那些已近死亡边缘的患者,陆正总是以“挑战不可能”的积极态度,胆大心细地为病人解除病魔无休止的纠缠。2016年8月12日,一名患者被送到陆正面前,其受伤程度令人咋舌:一是特重型颅脑外伤,脑疝;二是脑干损伤;三是弥漫性轴索损伤;四是一侧额颞顶枕广泛的硬膜下血肿;五是一侧额颞叶脑挫伤;六是蛛网膜下腔出血;七是颅底骨折;八是鼻骨骨折。病人危在分分秒秒之间。见此,陆正毫不犹豫,抢在第一时间,作出“挑战”决定。下午2时整,病人被推进手术室,陆正当机立断,在病人头颅骨窗部位开出一个14×12公分的口子,抢先吸除硬膜下的血肿和挫碎失活的脑组织及其血凝块,然后进行人工硬脑膜重建。随后又作了左侧颅内血肿清除手术,经过整整6个小时紧张手术,病人的病情终于得到有效控制。经过不长时间康复,该病人又成为陆正“挑战不可能”的成功病例而健康出院。
作为医生,“挑战不可能”,不凭意气,不凭热情,而是需要像走钢丝一样地去冒风险,而且这个风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般人看来,这是赌博,这是在玩“死马权当活马医”的游戏,然而在陆正眼里,这是心智的竞争,这是技术的竞争。陆正认为,大脑疾病患者,病情千奇百怪,特别是经过惨烈交通事故后的患者,情况更是一个比一个特殊。所以这场“挑战不可能”的游戏就必须永远做下去,哪怕这些病例是国内神经外科史上不可多见的。2017年6月16日,一个97岁高龄的病人,被送到陆正面前。经检查老人至少有7种疾病:一是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二是血糖高达31.9;三是主动脉粥样硬化;四是严重肺炎;五是胸腔大量积液。这些疾病对一个年近百岁的老人来说,每一个都是致命的。对此,陆正仍然提出了挑战。他不畏风险,镇定自若,亲自主刀,切开患者头颅后吸引出大量咖啡色血性液体,然后又对老人的其它疾病一一提出治疗方案。手术成功后,这位97岁高龄的施姓老人专门给陆正送来一副对联:高龄病人虽常见,超群医技不常有。
经过多年的医疗实践,陆正认为,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仅凭一腔热情和敢打敢拼的勇气,还远远不够要求,还必须借助各种技术手段为患者提供更为科学的医疗服务。他在日记中写道:医疗技术必须始终走在复杂疾病生成之前,而不能落在其后,否则既对不起患者,也对不起医生这个崇高的职业。为了掌握更多的神经外科医疗技术,陆正一是不断到国内顶级神经外科医院学习,虚心向同仁们请教;二是潜心研究国际上神经外科疾病治疗的动向与手段;三是在省内县级医院率先运用显微镜应用技术、微创技术等等。2011年5月14日,一名机械工人被冲床砸伤头颅,整个头部严重变形,七孔流血,头骨戳破头皮,脑浆流出。这位“特重型开放性脑外伤”患者有救吗?其家属、工友以及同事们几乎发出这一相同的疑问。陆正说:“只有抢救才有希望”。很快患者就被推进手术室高倍显微镜下。看着患者一个又一个变了形的部位,陆正借助显微镜十分仔细地将受伤受损受挫的部位一一细心地处理好。经过130分钟的抢救,患者终于苏醒过来,而且术后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在陆正眼里,一个个被抬上手术台的病人,就是人民交给你的一道道试题。在考场上做老师出的难题,有可能做错,有可能放弃,但是在手术台上做试题,必须不言放弃,而且不允许有一点点差错,甚至一点点耽搁。病情有差异,技术无止境。近年来,陆正和他的同事们运用各种先进的神经外科治疗技术使数百名患者得到成功救治。
陆正经常对同事们说,做医生不但要在手术台上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还需要在手术台下为病人们付出更多的关爱之情,使他们在受损的大脑得到修复之后,心理、心灵、心态也要同样得到修复。平时上班,陆正总是尽可能抽出更多时间往病房里走,和病人嘘寒问暖,指导病人康复,甚至和病人谈人生谈前途,为病人增添与病魔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他对做过手术的每一位患者,无论是年长的,还是年轻的;无论是城里的,还是农村的;无论是恢复得好的,还是恢复得差的;无论是健康出院的,还是继续康复的,他都一一和他们保持着联系。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陆正还十分注重利用“政协”这一与社会各界沟通的平台和政协委员的身份,从医疗救助工作的实际出发,提出对“植物人”这一特殊群体给予社会关注的设想。他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目前从上到下,一是没有哪一个部门对“植物人”数量有一个专门统计;二是国内没有专门的“植物人”帮扶机构,使这些人处于真空状态。同时也拖垮了好多家庭;三是“植物人”催醒治疗和康复训练缺乏专业人员的科学指导。为此,他呼吁为“植物人”打造帮扶计划,提高“植物人”的生活质量,减轻“植物人”家庭的沉重负担。目前,这一建议已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陆正这一个全县医疗卫生系统技能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多次受到市政府嘉奖,并获得“海安市技术能手”“海安市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然而,在陆正看来,工作中还有比这些荣誉更高的荣誉,那就是一个生命垂危的人经过精心救活后给你竖起的大拇指。这,或许就是他在无影灯下的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