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作为海安教育、江苏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自然是卧虎藏龙之地,海中教育的辉煌自然凝聚着如杨斌一样众多奋战在一线的海中人的辛劳和智慧。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的杨斌,自1990年至今就一直耕耘在海中这块热土上。化学老师、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务主任、年级主任、校长助理是他一路前行的足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南通市第九届园丁奖”是让每一个教育者为之肃然起敬的荣耀。
工作28年来,他挽留青春的激情,奉献成熟的智慧;从职业到事业,从幻想到理想,从技术到艺术,一路走来,深受学生的爱戴。作为教务主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坚持全面发展, 加强课程管理,开足开齐各门课程;积极贯彻学校领导意图,团结同志,构建和谐工作环境;全身心投入工作,敬业奉献,勤恳踏实,为学校优异成绩的取得作出了很大贡献。先后被评为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两次受到县政府记功奖励,三次受县政府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荣获首届海安县“十佳党员标兵”称号。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埋得下头,放得下安逸甚至休息,坐得了冷板凳。为了工作,他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这学期学校要申报省级课程基地,他连续几个晚上做材料干到天亮,同事来上班了,他还红着眼睛埋头写报告。为了请专家指导,他连夜赶去上海,在教授上班时等候在华师大校门口,教授又惊讶又感动。为了学校他常觉得愧对家人,他父亲已经80多岁,只有他一个儿子在身边,他常常是在下了晚自修才匆匆赶去看望一下。那一次父亲生病住院,他请来了老家一个亲戚帮助照料,自己的课一节也没受到影响。
杨斌总是说只有无私奉献,才能“仰不愧天,俯不怍人”,才能有益于他人。他对学生可谓爱生如子,那年学生卢立、丁卢胤去华师大、北大参加学科竞赛培训,他负责全程指导,他不仅做老师还要兼家长,不仅在功课上辅导,心理上疏导,还要帮他们做夜餐,连同两个学生的衣服他都洗掉。卢立终于不负希望,一举夺得国际奥林匹克生物竞赛金牌,但他从不居功自有。
当今社会多元化,外边的世界无法不精彩,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能拒绝诱惑,能自重、自爱,加强内在修养,要有“慎独”之心,严于律己,一丝不苟。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他认为做人要有胸怀和气度,无欲是超人,少欲则健。他担任教务主任从没有在学生分班、教师分课上徇一点私情,得半点好处。一个学生其他学科都很好,就是化学不达标,在他的精心辅导下最后考取了南大,家长提着礼品登门表示感谢,他愣是把家长拒之门外。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杨斌深知“打铁还须自身硬”,想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非练就一身过硬的功夫不可。他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强。在省、市、县有较大影响,是南通市教育学会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化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南通市高中化学学科基地专家组成员,省电教馆“江苏优质教学资源”研发专家组成员,南通市高中化学学科带头人,连续三届被评为县高中化学学科带头人。担任中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特约研究员,是江苏省高考命题组成员。
教育需要汗水更需要智慧。杨斌一直是在用心管理、用心教学、用心育人。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始终坚守成才先成人的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结合化学学科特点,通过开放实验室、参观工厂,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科素养,每年的化学活动月在南通市很有影响。他常常在心中萦绕着这样的问题:如何把教师从沉闷刻板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如何让学生从练习、考试、分数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如何使教学投入少产出大,提高教学效率?他在教学中潜心钻研,探讨教法,指导学法。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突出“三维目标”,尊重学生主体,着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形成了特色,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其研究成果收入南通“高效课堂”一书。注重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熟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胜任高中化学循环教学,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目标确定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好。高三教学工作十多年,教学成绩突出,所任教班级的化学成绩一直居年级前茅,全省前列,班级均分超出省均分三、四十分之多。高效的课堂教学得到同学的赞许,每学年的学生测评满意度都在95%以上。
杨斌长期担任年级主任和班主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注重班风、学风建设,抓思想品德教育,抓文明习惯的养成,抓学习意志培养,既重视优生培养,又善于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以情动人,鼓励他们从基础抓起,勤奋努力,逐步取得成功。在海中,送了十几届高三,为学校高考优异成绩的取得作出了巨大贡献。辅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取得丰硕成果。由于竞赛成绩突出,受到了中国化学会的表彰,并在省学会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发言全文收录省学会80周年纪念册。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的展开,杨斌认为决不能妥协于应试教育,应该义不容辞的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教育创新。他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学生能力的研究。有三十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其中国家级刊物8篇,核心期刊4篇,多篇论文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开好研究性学习课程,参与编写教材《研究性学习课程读本》,主编或参编十多部教学指导用书和竞赛指导用书。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参与多项课题研究,省教研课题《高中综合活动课程的开发与试验》获一等奖,主持子课题“省重点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并且由市教研室组织召开了海中"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会,受到高度评价;参与的省十五课题“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创设最佳学习环境,探究新型教学模式”通过结题;主持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加强信息技术资源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已立项。
杨斌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他头上有一个有一个光环,他说这些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他非常注重发挥引领作用。作为学科带头人和教研骨干,积极参与全市化学教学的规划、研究,经常在全市教师培训会上或市学术年会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正常参加南通市高考模考试题命题工作,09年参加江苏省高考命题工作,得到命题组组长的高度评价。每年为县内外化学教师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或教师继续教育讲座,为全市、全县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了贡献,在全省有较大的影响。多次应邀去外地指导教学工作,03、04年两度到新疆伊宁作高考指导讲座,08年到陕西咸阳作新课程培训,11年去新疆克拉玛依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均得到高度评价。他十分重视培养青年教师。加强教研组建设,注重对年轻教师的培养,许多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化学教研组被评为南通市先进教工之家。先后与朱永侃、张松树、王志春等老师结成师徒对子,当好指导教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们均获南通市优课评比一等奖,朱永侃、张松树被评为南通市骨干教师、朱永侃担任县化学教研员。王志春被评为县骨干教师,多次参加市级以上观摩课展示,得到很高的评价。
他只要站在讲台上,总感觉到血管里充满了激情!他说,我永远都忘不了自己是一个老师,我太爱这个讲台,太爱这个充满生命张力的校园。作为一个教师,作为一个管理者,杨斌以勤奋求实的工作精神、井然有序的工作方式及锐意开拓的工作意识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气象,为国家培育了万千桃李,铸就了一个又一个人生的辉煌。
作为一名新当选的政协委员,他目光敏锐,时刻关注海安教育和文化发展的热点,已撰写多份提案和社情民意。所撰写的《关于确保名师服务海安》的提案,被列为县政协重点督办提案,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政协十三届一次全会分会场的讨论和二次常委会的讨论发言中,他多次提出重视海安的文化建设和加大对历史街区的保护等反映民生民意的建议,将履职作为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和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