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霁 钱 秀 玲
常琦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低调!”朋友们众口一辞。
作为一家销售过亿的集团公司的老总,县政协常委,县节能环保商会会长,县新联会副会长,任一个头衔似乎都值得骄傲,但常琦就这么低调,他说,他只是一个农民的儿子。
然而,听常琦的故事,你会发现,他的追求一直很“高调”,他的人生K线图,有低回,有波折,可是“拼搏”始终是其主旋律,在拼搏中前行,在拼搏中攀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一名小木匠到巨邦集团董事长,常琦用了近三十年;从一个农民的儿子走进新的社会阶层,常琦用了近三十年。三十年,正是改革开放后,新的社会阶层崛起的时段,与时代呼应,常琦或许可以作为新的社会阶层成长历程的一个缩影,一个标本。
小木匠的大梦想
1965年,常琦出生在水乡白甸的农民家庭,家境的贫寒让常琦过早体会着生活的辛酸。上小学时,常琦就懂得利用节假日,从邻县贩来水果,用竹篮抬到集镇上练摊,解决自己的学费,甚至还可以添双自己喜欢的球鞋。读到高中时,家中生活更加困难,常琦只得辍学。辍学的常琦,别无选择,只能像当年许多农家子弟一样,拜师学艺,做起了木匠。
但常琦到底是不安分的,他不想就这样做一辈子木匠,他一直苦苦思考着,自己人生的突破口到底在哪里。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社办厂、村办厂如雨后春笋涌现,且有不少办得红红火火,富了一批乡亲。他想,要是自己也能拥有一间厂子,多好啊!
干得不错,办厂的梦想却依然遥不可及。好在机遇总是垂青有梦想的人。2001年,家乡小学撤并,校舍闲置。常琦一咬牙,盘下了校舍,办起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恒通电热电器厂,当年实现销售50多万元。到了第二年,原有的村小校舍已容不下常琦扩张的“野心”,他果断搬迁,并适时转产,创办了恒通炉业有限公司。2003年,常琦抓住上海企业外迁机遇,引进项目,转型升级,恒通炉业有限公司更名为南通恒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通过几年的艰苦拼博,公司跃升为白甸镇的规模企业。当年的小木匠,终于成了白甸镇冉冉升起的企业明星;当年的小木匠,终于推开了自己的梦想之门。
小企业的大追求
推开了梦想之门的常琦却没有就此止步,他看见了门外更大的世界。看见了精彩,更觉自己的平凡;看见了高远,更知自己还有更远的路要走。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常琦强烈感受到知识、技术和人才的重要,开始不断地看书学习、积极寻求各种相关培训,还参加了清华大学的EMBA学习,在这个班上,常琦的文化程度起点最低,企业规模最小,但他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清华大学E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常琦还把企业员工分批送出去培训,使公司员工综合素质得到迅速提高。通过努力产品的技术工艺、公司的生产规模均跃居全行业领先水平。
2008年,常琦收购泰州凯捷石油机械有限公司,通过整合两家公司的技术力量和销售渠道,1+1大于2的化学效果凸现,凯捷与恒通形成了产业互补的良好发展格局。
2010年,顺应国家产业政策,策应新农村建设,常琦把目光转向环保设备生产,投资成立了江苏巨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高起点高定位的巨邦公司拥有超强的设计能力,先后研发了垂直式、水平式、地坑式垃圾压缩设备以及污水处理等环保设备,市场前景广阔。同年,常琦当选县节能环保商会会长。
小人物的大情怀
身为巨邦集团董事长的常琦没有忘记自己是个农民的儿子,没有忘记自己的穷苦出身,没有忘记一路上别人对他的帮助。从恒通公司创办起,他就设立了“感恩的心”公益基金,创办巨邦之后,“感恩的心”发展为“巨邦感恩基金”。贫困家庭、孤寡老人、白血病患者、失学儿童都是常琦关注的对象;福利事业、路桥建设、乡村广播音响、村级服务中心建设都是常琦支持的事业。从常琦收获自己的第一桶金起,常琦的感恩基金共支出近百万元。近百万,点滴成巨,一点一滴的关怀如清泉,如阳光,滋润温暖着他人,更彰显着常琦尽己之力践行社会责任的大爱情怀。
2007年,常琦被推荐为县政协委员,2012年又当选县政协常委。常琦非常珍惜这份荣誉,经常走访社会,了解企业动态,围绕企业实际和自己的认识撰写提案,从扶持中小型企业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等方面建言献策。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影响发展,常琦通过思考,向镇商会提出了实施企业联户担保借贷的方式,这一建议得到了镇政府的重视和推动,金融部门也反响积极,对部分中小企业渡过难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企业联户担保借贷”已成为白甸的一个品牌。2012年,常琦在县十三届政协一次会议分组建言献策会上关于“利用税收杠杆促进‘枢纽海安 物流天下’”的简短发言,赢得全场掌声。五年,点滴成巨,每一份提案、每一次发言,都凝聚着常琦为民鼓呼、为民建言的赤子情怀。
坎坷的经历,攀登的梦想,拼搏的坚持,以及对于家乡父老乡亲的温暖情愫,常琦说,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确,许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都是这样一路走来。但,不可忽视,常琦,以及一大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正汇聚成一股激情力量,影响和改变着海安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