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桂荣
在蜿蜒曲折风景秀丽的的唐王河畔,坐落着一块上佳的风水宝地——青墩,唱凤凰就发源于青墩,是流传于里下河南缘水网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
青墩的地形就像一只从远方飞来的凤凰。庄子四面环水,溪流淙淙,声似凤鸣。庄西的拱桥形似凤头;庄前的翠柏恰似凤顶,庄中的高地好似凤背,两侧的犄角犹如凤翅,庄东的树林形如凤尾,古人给青墩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凤凰庄”,庄上风调雨顺、安静祥和、民风淳朴、男耕女织、礼仪传家、人丁兴旺。青墩的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在历史长河中谱写出优美的旋律。
《唱凤凰》作为一种演唱类曲艺项目,有着深厚的的历史遗存价值,古人用来忆英杰、效先贤、励后生,具有良好的教化作用。青墩的唱凤凰传人口口相传,留存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广为传唱的经典曲目。 青墩的唱凤凰经过历久经年的传承,乡间的民间艺人手擎凤凰,敲锣打鼓,走村串户,在春节期间唱凤凰活动进入鼎盛时期。凤凰是人们想像中的图腾崇拜的“吉祥鸟”——鸡首、彩羽、孔雀般尾饰,周身披金挂银,艳丽多姿,是人们信奉的“神鸟”。唱凤凰的演唱活动一般以5个演员为一个组合,也有男女混合组编,其中1人对手擎一只竹篾扎制、彩色纸张裱糊装饰的凤凰,4人配置“四件头”锣鼓响器于唱段间伴奏。表演以领唱、合唱为形式,多以一人唱,众人和,以表述“唱凤凰”的主题。唱凤凰经过民间艺人的加工整理,形成了许多经典的段子。
“锣鼓一打唱仓仓,护国神寺好庙堂,八字门墙两边开,玉石栏杆亮堂堂,殿子盖的琉璃瓦,根根橼子紫檀香”。“锣鼓一打响当当,小小凤凰到庙上,左边挂着龙凤鼓,右边金钟报吉祥,钟鼓齐鸣庆丰年,秉烛焚香保安康。”
在青墩唱凤凰的艺人中,薛太高便是其中高手,74岁的民间老艺人陈德富给我们讲述了“斗凤凰”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姜堰的练垛来了一支唱凤凰的队伍,在西桥上与庄上的唱凤凰班子不期而遇,两队各不相让,后来双方商定到青墩小学天井里斗凤凰,双方摆开阵势,《三国》《水浒》《西游记》《封神榜》《西厢记》,一段接着一段,你方唱罢我登场,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表演场地围得水泄不通,时辰到了中午仍然难分胜负,最后由大队长(村委会主任)出面调停,握手言和。
改革开放以来,海安县和南莫镇高度重视唱凤凰的延续和传承。2006年,南莫镇文化站将唱凤凰的唱词进行加工整理,在海安县首届青墩文化艺术节上,请民间老艺人参与表演,受到中外来宾的一致好评。江苏电视台、南通电视台对其进行了录播。2007年,县文化馆将唱凤凰搬上了文艺彩车,在“亚艺节”开幕式上,彩车行街表演中被评为一等奖。2008年春夏之间,海安县“非遗”保护中心又一次在青墩村采风。
近年来,镇政府高度重视唱凤凰的文化传承,正在组织申报江苏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镇文化站派出专门人员,对唱凤凰的民间艺人进行艺术指导。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创作具有水乡特色的唱凤凰的歌词,体现了时代特色,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成为乡村年俗的一景。目前唱凤凰老艺人所剩无几,薛太高的侄子,青墩唱凤凰传人薛祝银又在张罗春节唱凤凰事儿。
“锣鼓一打响仓仓,凤凰庄上唱凤凰,民富村美风气好,大步流星奔小康。”盛世太平传佳音,凤凰来仪佑青墩。唱凤凰——这朵青墩文明的奇葩,在非遗保护中将历久弥新,芳香馥郁,成为文艺百花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