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俊山
1919年8月,山东济南发生了军阀镇压学生运动、枪杀爱国人士的惨案。23日,爱国人士组成的3000余人的队伍奔赴北京,向总统徐世昌请愿。徐世昌闭门不见,这时一名20多岁的青年学生登上了新华门旁的栏杆,对着总统府大吼,要求徐世昌快出来。他还对持枪的军警吼道:“我们都是爱国学生,要救国,你们军警为什么包围我们?你们为几块钱,便做看门狗,给压迫你们的人看门!”一个警官用枪托猛打,青年头破血流,被人救走,但一会儿该青年包扎好伤口又来到新华门。
这位不顾生死坚持要见总统,被打得头破血流的青年,就是曾在海安高级中学的前身——紫石中学任教的管易文老师。(参见管易文《五四时期参加赴京请愿活动的回忆》)
管易文原名关锡斌,1896年8月生于广东省廉江(石城)县。其先祖是晚清名将,在虎门与英国侵略者激战时牺牲的民族英雄关天培。可能沾了这一“出身”的光,管易文的父关在田曾任“御前卫士”(相当于皇帝的侍卫长),享有“乾清宫行走”的特权。慈禧宠幸的李莲英十分赏识他,经李莲英提名, 48岁的关在田得以接任“两广水师提督”。不幸的是,还没有来得及上任,关在田便因伤寒去世了。这一年,管易文才10岁。
管易文兄妹6人,他是老四;老大是哥哥,也才18岁;老五是弟弟,6岁;老六是妹妹,2岁。父亲一死,家道中落,管易文跟着母亲寄居在伯父家中,寄人篱下的生活让他很早就体味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对社会有了自己的看法。
1917年,管易文考入天津直隶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开始接受革命的民主主义思想。1919年“五四”运动兴起,他与马骏、郭隆真、邓颖超等一起,组织“天津学生联合会”,举行罢课游行,反对签署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并参加赴京请愿团。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出现的一幕。
管易文是“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之一,在被打伤后的这天晚上,他就被军警逮捕了。在看守所中,管易文对看守自己的军警说:“我们是爱国的学生,我们反对日本逼签出卖我国主权的‘二十一条’,这有什么过错?为什么要把我们关进来。我们都有父母兄弟亲人,你们为了几块钱为卖国贼欺压人民,心里难过不难过?”一位姓戴的警察被他的话打动了,对他耳语说:“现在外界各方要援助你们,闹得很凶,不久可能放你们出去,有什么信我可以带出去。”
1919年9月,在当时担任《天津学生联合报》(后改为《天津联合会日报》)主编的周恩来等同志的声援、营救下,管易文终于被释放。为了更有力量地开展斗争,他与马骏、谌志笃、郭隆真等人参加了周恩来组织的“觉悟社”。“觉悟社”共20名成员,为体现男女平等,男女人数各一半,其中十名男青年的名单是周恩来提出来的,周恩来改名伍豪,给他改名管易文,代号为18。
为免遭迫害,同时也是寻求救国之道,1919年12月9日,管易文与徐特立、向警予、恽代英等一同登上了法轮金字塔号,赴法国勤工俭学。管易文与徐特立一起分配到巴黎东郊莫兰书院补习法文。1920年,周恩来来到法国,他很关心管易文,语重心长地对管易文说:“你太过于感情化,要改造中国是不能这样的。”周总理的这句话,管易文一直铭记着,多年后写回忆文章,他还念念不忘。
赴法国之后,1921年,他又辗转赴美国继续勤工俭学,先后在爱荷华州师范学院和耶鲁大学完成学业,并在底特律福特汽车公司做工和进行社会调查。1926年回国后,他先到南开大学,任青年会学生部干事,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白色恐怖下,他前往广州,在岭南大学任教,继续从事进步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因宣传抗日,遭到解聘。1933年起,他先后在广西柳州垦殖实验所和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华新纱厂,以社会工作者身份继续从事宣传抗日活动。其间,他曾赴日本考察社会教育。
1937年“七·七事变后,管易文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抗日活动,并直接参加了党领导的地下情报工作。193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边以教师身份做掩护,动员青年学生参加抗战,一边交往上层人士,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41年3月,受党嘱托,护送多批进步青年学生赴苏北盐城新四军军部。后来,管易文在《追思陈毅同志》一文中回忆到:“1941年春,那时日本侵略者占据上海。我和爱人黄范同志历经重重困难,冲破敌人封锁线,来到苏北盐城解放区,参加了陈毅同志率领的新四军。”由于形势的变化,1942年,管易文来到海安,担任了紫石中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的前身)的英文老师。
傅国涌先生说:“一个老师、一所中学如果不能给予学生在人格、精神上的影响,就不可能是好老师、好中学。” 管易文正是这样一位能给予学生在人格、精神上的影响好老师!
曾在紫石中学学习工作长达5年的王泽先生①,50年后回忆往事,依然清晰地记得:
管易文老师在教学之余,常和同学们恳谈。他发现王泽很关心时事又往往流露出幼稚观点,在针对具体问题解难释疑的同时,他鼓励王泽学习毛主席著作,以从根本上解决认识问题。他常很风趣地对学生说:《水浒》上的宋江,有一本九天玄女授予的天书用来打胜仗;上海的进步人士也说,八路军,新四军打胜仗,就是靠的毛主席的三本“天书”。这就是《论持久战》、《论新阶段》和《新民主主义论》。我们就要靠这三本书来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王泽学习毛主席著作就是从这三本书开始的(当时《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还末署名毛著)。学生组织的时事座谈会,请管易文老师作指导,管老师送给他们过一幅对联:“睁开眼去看看,这是什么世界;沉下心来想想,应该怎样做人。”结果,这副对联一时间竟成了学生讨论的主题,也成了紫中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启蒙课题。
1944年春,联抗地区等学校成立中了学生联合会,王泽被推举为学联主席。管易文也在这时兼任了紫石县中等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彼此工作关系更加密切,王泽得到的教益也就更多了。学联成立以后给各校学生自治会发出通知。通知都被王泽写成了通令。当王泽把“通令”送给管老师看时,他先愣了一下。然后严肃地对王泽说:“你可写成通知或通告,但不能写成通令。一字之差,就是两种性质。我们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绝不能染上发号施令的官僚主义作风。”(见王泽:《忆紫石中学的四位革命领路人》)
回忆往事,还有一件事让王泽始终感到愧疚。那是紫石中学发展为紫石联合高中后不久,由于斗争形势恶化,校园迁到了于王乡荀圆沟,王泽同管易文老师同居一室,朝夕相处。当时党员正学习整风文件,文件集中在一只手提袋里,每次学完后由王泽负责坚壁收藏。有个晚上学得较晚,王泽将手提袋随手放在床下就入睡了。
第二天清晨,管老师先王泽起床上厕所,不一会,他气呼呼跑回说:快起来,二黄(汪伪军)已来到大门口了。”王泽忙翻身下床提起手提袋跑到厨房藏在柴火堆下。可是已被一个走进来的伪军发观,连声喝问干什么,这时,随后赶来的管老师为了掩护王泽,把王泽拉向身后跟伪军解说,不料,这个伪军竟狠狠地出手打了管易文老师一巴掌。附近的同学,工友闻声赶来,纷纷围住伪军论理。混乱中,伪军忘了查看藏在手提袋里的东西,悻悻地离去了。王泽他们才躲过了一劫。因为学生,管易文老师竟然挨了打,这让同学们更加敬佩他了。
1945年,抗战胜利,“联抗”不复存在,管易文进入华东军区联络部交际处,负责外国友人的接待和翻译工作。1949年,新中国诞生,管易文调任调任中央统战部接待处处长,上海解放后,调任上海军管处交际处处长。与毛泽东多有诗词唱和的柳亚子先生,在上海六国饭店受到管易文的接待后,十分高兴地写下《赠管易文君》:“授餐适馆乐无边,尽瘁绸缪东道贤。不遣冯罐怨弹铗,直同孤竹愿归田。渡江士笑多于鲫,治国君真烹小鲜。三十年来勤摸索,好从真理悟真诠。”(见《柳亚子诗词选》)。邓颖超等专程护送宋庆龄赴京参加开国大典。管易文受中央委托,从上海一路随同 至京。1954年后,关锡斌任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1958年7月5日,管易文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副部级)。
烈火见真金,患难识真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68年2月,管易文的儿子,在“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工作的关愚谦②在受到批判,即将发配青海改造的前夕,偷了中南海邀请来的日本友人的护照,冒外宾西园寺一晃之名订下了出境机票,成功逃亡至埃及。这与马思聪逃亡美国并列为“文革”期间两大叛国事件。作为叛国者的家属,关愚谦的妻子被逮捕,判刑6年。管易文作为叛国者的父亲,同样在劫难逃。正是周总理,在得知管易文的处境后,亲自出面保护,才使管易文免遭厄运。
1985年,已是90高龄的管易文从当年学生的来信中得知:他曾经工作过三年的紫石中学、紫石联中,早已更名为海安县中学,不久,海安县中学将迎来50年校庆,管易文十分激动,他仍然关心当年工作过的学校,在给自己当年的学生王泽的信中,他写道:“改革前景明或暗,信心坚定促成功”,“人生不应似尘沙,奋斗毋虑夕阳斜”。这是自勉,实际上也是对后辈的勉励。他还特意为海中题词:“紫石精神普及苏北,传颂华东。在校任教三年,为抗战救国,至今仍念念不忘。”
更让人感动的是,周恩来百岁诞辰前夕,中央电视台拍摄《百年恩来》记录片时,管易文已经是百岁老人,作为“觉悟社”最后的一位健在者,他是剧组开拍后采访的第一人,百岁之年,老人对亲人已经丧失了辨别能力,可当摄制组的邓在军把总理的照片放到他眼前时,他用颤抖的手抚摸总理的照片,竟然连喊了三声“音容宛在,永别难忘”——这是总理逝世那天,老人亲笔写下的悼词啊。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的心灵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50多天后, 也就是1995年12月2日,管易文老人便溘然仙逝了,终年100岁,他是最后一位离世的“觉悟社”成员。
注①王泽,紫石中学44届毕业生,解放后曾任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少将军衔。
②关愚谦,管易文之子。1968年,关愚谦逃亡埃及,被关押一年后赴西德,进入德国汉堡大学,他用中、德、英、意文出版了二十六本著作,并和德国顾彬教授联合编译了六大本的德文版《鲁迅选集》;他的纪实文学《浪》(德文版名《生活在两个天空下》)一直被德国出版界评为五星最优秀作品。关愚谦不仅为汉堡大学终身教授,还任欧洲华人学会理事长、德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国外理事。关愚谦的儿子关新有投资公司在上海。80多岁高龄的关愚谦常和德国妻子回上海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