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应 和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农历九月初六,泰县谢王河乡(今海安县胡集镇马桥村)农民徐启元百岁生辰。乡绅王骥骧、谢述先、丁月江等人发起在王氏义庄为老人祝寿,时设宴数百席,宾客数千人,泰县县长张燡也携龙头拐、皮风帽亲赴寿宴,主家则回赠在景德镇定烧了三窑的题款寿桃碗,晚上鸣放焰火,乡间热热闹闹,让百岁翁着实风光了一整天。
此前,退官归里的民国江苏省长韩国钧正为苏北遭遇特大洪水,里下河倒灌,运河大决堤而焦虑万分。在地方危难之时,韩国钧被推为水利协会主席和善后工程处副主任委员,连日以古稀之身亲赴灾区考察救灾、修堤事宜。但他得知乡间正在筹办徐启元百岁寿诞之事后,欣然参与商量,将祝寿事项一一议定,还亲自撰写了《为泰县徐启元百岁称寿启》:
夫箕筹五福,寿乃居先;期颐百年,世所稀有。是以诗酌介祈之斗,礼传锡予之龄。而徐翁启元者,今年寿正百岁,可喜也。翁为泰县望族,祖居海安,后迁谢磊乡。家故素封,至其父中落,翁遂力田。生平长厚,终岁勤劬,前数年尚身先耕作无倦容,亦无疾病。子四,没其二,孙曾玄二十馀人,分居各乡,各种地数十亩,各以月迎养翁于其家。舟车往来,翁亦怡然自乐。古所艳称三多及五世一堂者,翁备有之。固其家族之庆,实乃邦邑之祥。今以九月初六日为翁诞辰,止叟等议以寿翁即为地方纪瑞,乃于景德定制瓷碗,具有款识,及期之日,凡有羔酒之颂,庸作琼瑶之酬。并拟建坊永为纪念。老民多幸,继自今长耀休光;美意延年,愿诸公同跻寿域。谨启。
也就在此后的九月二十五日,韩国钧赴扬州,晚抵泰州,与县府商量堤石驳岸款事时跌倒致伤,血流满面。
次年三月,韩国钧又为《徐启元百岁翁题咏集》题诗,诗曰:
百年三万六千日,得寿如翁有几人。
多少高门忧内热,却于陇亩见精神。
我亦衰年底事忙,救灾捍患为茨防。
田家鸡黍多风味,愧未登堂进一觞。
城南百岁纪人仙,佳话流传三百年。
便与神翁共仙去,灵光鲁殿自岿然。
(去秋九月徐翁启元百岁诞辰,钧以运工羁滞扬州,未获称觞为寿,示几翁化去。徐君星实葺同人诗文,将以传世,为题三绝吊之,即就以颂之也。癸酉三月既望,韩国钧止叟。)
韩国钧尊老、爱民之情,令人肃然起敬。他一生为官,忠心报国,尤以晚年团结抗日,御侮殉国而载于史册。他尊老、爱民的轶事在其《永忆录》、《止叟年谱》中随处可见。于河南历任镇平、祥符、武陟、永城、浚县五县知县后他说道:“余五任无一滋事者,乃知官能尽一分心,即民少受一分屈,亦即地方少生一分事也。余五任知县,民情不以为忤者,以习知民间疾苦,凡力所能尽,必唯民之好恶是从。”任镇平县一年多离任时“民间老幼相送者不绝于道,父老设香案,陈酒果,揖余下舆”。“此情此景历四十年不忘也。”退官居乡后的韩国钧,从不以社会耆宿自居,对老人、穷人尊重爱护一如既往。韩公馆大门西侧原有一白铁铺,金属敲击之声终日不绝于耳,让邻居们烦恼不已,佣人们担心吵扰到紫老的休息,遂进言设法叫他家搬走,以图大家清静。韩国钧闻言当即制止,言不可,白铁匠年事已高,一家数口,仅以这门手艺维系全家生计,我等当知尔疾苦。佣人们听毕嘘唏不已,再也无人提及此事。
海安乃礼仪之邦、长寿之乡,尊老、爱民之风世代相传。如今海安县百岁老人已达153位,他们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特别关照,受到了社会、家庭的格外尊重。百岁寿星们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大美、生活小康的新海安幸福、安逸地享受着晚年的美好。韩国钧的在天之灵足以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