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俊山
1940年10月10日,“联抗”部队在海安西部重镇曲塘正式成立,司令员由我地下党员、国民党中将身份的黄逸峰任司令员担任。担任副司令的除了李俊民,还有周至堃。周至堃是一位让人感到神秘的“联抗”高层领导。
一
周至堃的神秘之处,首先是他的来历。他是哪里人,从哪儿来?
原来,周至堃本名卢志英,字子江,又名卢宗江,卢涛、卢育生。1905年生于山东昌邑县。因家境贫寒,他少年时随人闯关东,在黑龙江谋生。后去张家口、郑州、洛阳等地。1925年,他在冯玉祥部国民联军任营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并经刘仲华、王乐干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卢志英任国民党骑兵第三师第八旅第十六团二营营长,后又任第二师参谋主任。他率一个营发动了德安起义。这段历史,《文史春秋》2006年2期《谍海传奇英雄卢志英》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
江西德安县国民党骑兵八旅十六团团长汤司林,土匪出身的他今天特别卖力,提前来到了德安刑场四处张罗着。
一辆吉普迅速驰来,下来一个三十来岁、满脸书卷气的军人,他是今天的临刑官、骑兵八旅上校参谋主任周志坤。他朝四周查看了一番之后,朝汤司林走来。汤司林见自己的前任长官到来,急忙讨好地跑步上前,请求训令。目光威严的周志坤瞥了汤司林一眼,说:“把二营给我调来,再多请些百姓来。”汤司林不解地问:“早已准备好了,还调二营干什么?”周志坤白了汤司林一眼:“接上峰指令,为防不测,加强守卫!”
二营即刻来到,在原来每个岗哨上都加了双哨,很快布防妥当。
……
张育民和同志们相互鼓励着,被押到一个早就为他们挖好的大坑前停下了。
“里面还有几个女的,多年轻呀,作孽呀!”围观的群众一阵骚动,不禁向前拥挤过来。
汤司林抽出枪来冲到群众跟前,面目狰狞地吼道:“谁愿意和他们一道上路,站出来,老子今天好好地见见血!”又回头对周志坤说:“快执行吧,否则会出乱子的。”周志坤抽出枪,顺势站到了汤司林身边,挥枪高喊:“我周某人实在忍无可忍了,老子今天也要见见血!”
话音刚落,只听一声枪响——汤司林应声倒地,他的天灵盖中了一枪。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全场惊呆了,空气突然凝固,老百姓顿时鸦雀无声,土坑边的十几个共产党人也诧异地回过头来。而就在这片刻间,汤司林的下属全部被二营的官兵下了枪。……
这个周志坤,就是中共谍报战的先驱者之一,后来在中共情报战线上做出杰出贡献的卢志英。
德安起义后,卢志英率领部分骑兵和步兵沿着黄河向南推进,在遭到追兵袭击,弹尽粮绝,身负枪伤的情况下,他和几个战士杀出重围,幸免于难。
1928年,党组织派卢志英到陕西蒲城工作,他以保安总队长兼承审员的身份,在地方旧军中秘密开展兵运工作。后来不幸事泄被捕,卢志英等五位共产党员被关押到蒲城驻军师部。在县立小学教书的张育民闻讯,利用一学生家长在师部做饭这一特殊关系,取得了牢房钥匙。一天夜里,张育民冒着生命危险,只身闯入敌师部,打开牢门,放出了卢志英等五位被押的共产党员……
不久,党组织又派卢志英去北平组织平、津一带的学生运动。在北平,卢志英除了从事地下工作,还坚持在北京大学等校旁听,坚持自学英、法、德、日语。这时,张育民也到了北平,于是,两人由此结下了一段奇缘。1928年8月,他俩在北平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婚礼。新婚之日,日理万机的周恩来部长亲自到新房祝贺,并送上一对绣有鸳鸯戏水的枕头,祝他俩互敬互爱,相扶相依,白头偕老,革命到底。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卢志英被派去西安,在杨虎城部从事兵运工作。1932年冬,他化名卢宗江,赴南京任中共市委书记,因争取国民党中央委员王昆仑等要人加入中国共产党走漏风声,被捕入狱。因未暴露真实身份,经党组织营救获释。
1934年,他又受党组织派遣,化名打入了国民党赣北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莫雄的司令部。不久便担任了上校主任参谋。在此,他获取了蒋介石部署的彻底消灭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计划,该计划由一起“潜伏”的项与年送到瑞金,红军得到情报,突出重围,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曾对康生、李克农说:“红军得以生存,卢志英同志功不可没呵!”
搞到蒋介石第五次围剿的“铁桶计划”后,党组织担心卢志英再生意外,便派出4位侦察员接他和夫人、孩子返回中央苏区。可就在他一家于临川南郊与接应的同志会合不久,莫雄的“除奸队”队长张大炮发觉他奔向“红区”,便带人追赶。见张大炮追来,大家便隐蔽在路边的山林里。未料,追兵过去不远,张育民(卢志英在德安刑场救出的死囚首犯,先是经周恩来安排与卢志英假扮夫妻从事情报工作,后来成了卢志英的夫人)怀中的孩子“哇哇”啼哭起来,听到哭声,追兵调过马头,气势汹汹搜寻而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卢志英一把夺过哭声不断的婴儿,沿着山沟朝远处跑去,在一道山梁上,他狠了狠心,将亲生的儿子挂在了一棵酸枣树上。张大炮循声过去,发现只有一个小孩时,残忍地扣响了扳机。孩子没了,大家都很伤心。他却强忍着悲痛劝大伙:“同志们别太伤心了,牺牲个孩子挽救了大伙,值得!”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卢志英留在上海搞地下工作。1938年2月,在被日军划为禁区的提篮桥监狱斜对面开了一家沪丰面包厂。它是由日军驻吴淞海军司令保岛特批的。厂长周育生就是卢志英。面包厂表面上是为了解决国际难民的口粮,实际上厂里送面包的工人是地下党员,专门收集虹口一带的军事情报。卢志英还通过朋友在大世界等闹市区开设“大中华咖啡馆”“唐拾义药厂”“金龙三轮车制造厂”,作为秘密联络站。
1939年5月,陈毅率新四军第一次踏上苏北土地时,就看到了形势的复杂性,意识到必须建立一支党领导的,能迷惑敌人的地方武装,这支武装要以国共双方都能接受的“中间”状态出现。上海八路军办事处点将选中了卢志英。1940年3月卢志英化名周至堃来到海安曲塘。同年10月10日,一支特殊的武装部队“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直属纵队”、“鲁苏战区苏北游击指挥部第三纵队司令部”( 简称“联抗”)在海安曲塘镇正式成立。卢志英担任了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二
周至堃的神秘之处,其次是他的身份与才干。他究竟是一位文人,还是一位武人?
周至堃写得一手好字,还写文章、写诗,对英、法、德、日四种外语也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曾任江苏省文联主席的李进(夏阳)在回忆文章《他只留下四首诗》中说,周至堃懂得三种外文,“他家中的手稿,都被特务抄去”。
经过多方查找,笔者找到了卢志英写的四首《狱中诗》,照录如下:
㈠
不期被难又同室,
倾吐衷肠两相知。
闻君伉俪已就义,
常留肝胆照青史。
㈡
铁镣锒铛恨倍添,
狱卒狰狞肆凶残。
伤心最是囚婴泣,
凄凄切切震心弦。
㈢
一统江山扰攘遍,
满朝文武裙带连;
鉴呈恳请辞旧岁,
等因奉此过新年。
㈣
马依者狄克、奥斯威辛山①,
消灭不了欧洲人民反抗的心。
柏林和罗马的两位暴君,
终于在人民面前粉骨而碎身。
中国的残暴者及其一群,
虽然凶暴了二十年,
你的末日即将来临;
纵然是帝国主义者全力支持,
也挽救不了你们的失败的命运!
(注①马依者狄克、奥斯威辛是德国法西斯屠杀人民的两个集中营。)
此外,笔者还在“卢志英日记”中找到了他写的另一首《无题》:
弟兄们死了,被人割了头;
被敌人穿透了胸!
活着的弟兄,要纪念他们,他们作了斗争的牺牲。
世界上唯有解脱奴隶的命运,才是伟大的斗争。
唯有作了自己弟兄们的先锋,才是铁的英雄!
才是伟大的牺牲!
弟兄们,忍耐着艰苦!
弟兄们,忍耐着创痛!
不忍耐没有成功;
不流血怎能解脱奴隶命运;
在地狱的人们,不会有天降的光明!
只有不断的忍耐,不断的斗争。
饥寒交迫的弟兄们……
从这些诗歌来看,夏阳的回忆文章《他只留下四首诗》,对卢志英的介绍有遗漏。卢志英显然是一位文人。
从卢志英的人生经历看,他又像是一位武人。1921年秋,他考入绥宁镇守使署军官讲习所。毕业后,他在奉军第三混成旅任司务长,后投奔国民军,在续范亭部队任职。1925年3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度在旧军队中策动骑兵营起义。冯玉祥五原誓师后,他任国民军第十三军教导队队长。1933年秋,他入江西国民党军队莫雄部,任上校主任参谋等要职,上海沦陷后一度在青浦、常熟等地组织敌后游击战争。这,无不与军事有关。
在联抗老战士心中,周志堃更是武人。张铎在《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周至堃》一文中回忆了周至堃在海安期间指挥的两次战斗。一次是1941年2月的马沟攻击战。马沟在曲塘姜堰之间,战斗一打响,很容易引来曲塘姜堰的敌援,联抗攻打马沟故意网开一面,使敌人无心恋战,落荒而逃。还有一次是曲塘阻击战,不仅胜利完成了任务,还给了敌人较大杀伤。(参见新四军丛书《联抗战士忆联抗》)。由此看来,周至堃无疑又是武人。
三
周至堃的神秘之处,还有他的去向。
据李进(夏阳)在《他只留下四首诗》一文中的回忆:“周至堃也调走了,以后根本没有听到过他的什么消息了。直到全国胜利后我到了南京,参观雨花台的烈士纪念馆,我忽然发现陈列着一位烈士卢志英的遗像和资料,这就是周至堃同志。”
周至堃怎么会安葬在雨花台的呢?
原来,1942年1月,周至堃受党组织派遣,改名重返上海,开展情报、策反和采运军事物资工作;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和地下交通线与粟裕联系。抗战胜利后,粟裕随新四军北撤,他的组织关系改为和华中分局情报部联系。了解他革命经历的人就更少了。到了1947年1月,华中分局情报部也北撤山东,他只能与情报部设在江苏海边的海防委员会取得联系。这时,他更是不为人知。在极其艰难危险的处境中,他仍以坚强党性在京沪杭等地积极开展工作,建立情报组织;在上海,卢志英担任了中统上海沪东区副主任,之后,他有意将中统的秘密泄露给了军统。戴笠知道后,私下与卢志英拉上了关系,这样,卢志英又当上了军统的情报员。脚踏中统、军统“两只船”的卢志英不断地从敌人两个系统中探取情报,整个沪东敌特机关基本掌握在共产党的手里。
1947年3月,染上了酗酒、嫖娼恶习的卢志英的助手张莲舫,向中统特务机关自首。他首先出卖的就是京沪杭沿线地下党的领导人卢志英。3月2日,中统特务在八仙桥上海青年会附近秘密逮捕了卢志英,关入上海亚尔培路(解放后改名陕西南路)2号中统魔窟。蒋介石得知后,一方面犒赏中统局上海办事处400两黄金,一方面指示中统局正副局长亲自出马,时而以高官厚禄诱惑,甚至许诺让他当上海公安局长;诱降失败,又以酷刑相加。敌人给他上电椅、火烧、绞头、灌辣椒水,坐老虎凳,敌人甚至用打气筒往他的肛门里打气,直到他的肚子胀成一面鼓……敌人又将他与爱人张育民和儿子关押在一起,企图用骨肉亲情来软化他,他依然不为所动。
1947年10月,他被押解至南京,关在宪兵司令部。在狱中,卢志英知道全国解放已经胜利在望,他不希望儿子将来靠父亲功绩与荣誉生活,就带着手铐坚持教儿子学习文化。有一次,儿子做错了数学题,他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好好学习,将来的世界是你们的,不学好本领可不行啊!”这牢狱里的课堂,让他的儿子卢大容刻骨铭心,后来,卢大容成为新中国核工业战线上的一位专家。他把这段经历写成了《我跟爸爸坐牢的日子》,此书已经成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读物。
卢志英矢志为党,忠贞不渝,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敌人无计可施,在1948年12月27日晚上,将他秘密活埋在雨花台旁的小山上,牺牲时,卢志英年仅43岁。
卢志英就义后,他当年的战友,曾同任联抗副司令的李俊民深情地回顾了这位传奇英雄,写下了两首七律:
㈠
苏中一见便倾心,诚挚待人倍觉亲。
犹忆如城风雨夕,孰知就此河汉分。
永怀夫妇俱忠烈,继志哲嗣亦宁馨。
四化前程堪告慰,雨花台上吊英灵。
㈡
爱君胆气异平人,朔北江南几死生。
战地指挥常若定,钻心战术更无伦。
历经虎穴耐惊险,扑向狼窝罔顾身。
鞭笞钳髡终不屈,矢志为党见忠贞。
李俊民的两首七律,前一首可谓回顾了彼此的深厚情谊,赞颂了他们夫妇的忠烈之举——舍弃孩子,引开敌人的壮举,后一首则准确概括了这位联抗战友,神秘的副司令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