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海林
近年来,“政协文化”一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重视。这一现象是政协事业发展的必然,是人民政协自我完善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历程。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就加强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政协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受到更多的关注与研究。笔者认为,发展先进的政协文化,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民主的特征。人民政协是我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民主是人民政协的本质特征,是人民政协存在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有人将民主称之为政协文化的灵魂,我认为表述恰如其分。人民政协的民主不同于西方议会制、三权分立下的所谓民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政协的民主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粹。
——团结的形式。作为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团结是人民政协的使命与责任。把不同政治派别、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民族界别的人们团结起来,形成凝心聚力的和谐局面,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责任。人民政协在60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重和谐、讲协商、尚兼容以及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平等真诚等独特的团结民主形式,这也是政协文化的一大亮点。
——学习的传统。重视学习历来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也是人民政协区别于其他组织学习方式的显著特征。由于政协委员来自不同界别,其政治信仰、宗教信仰、工作性质等都有差别,他们学习的内容和需求也千差万别。近年来,政协组织积极寻求学习的共性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竭力为委员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形成了特有的学习形式。
——文史的特色。自周恩来同志倡导以来,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取得辉煌的成就,在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等方面发挥着“有益今人、惠及后世”的独特作用。文史资料工作不仅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协文化最闪光的特色。
——为民的情怀。多年来人民政协尤其是基层政协重点关注民生民情,积极从草根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政协不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上层建筑,而是畅通民情、反映民意、为民鼓呼的代言人。这种真情为民的履职理念已经得到各地政协的一致认同,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
政协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以上几个方面远远不能概括。发展政协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注重那些可以物化和有形的制度、理论、规范等,更要加强其内在的、无形的,思想、精神、理念、境界层面上的建设,真正使政协文化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整体系统,从而更好地引领政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