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近年来,温岭市政协重视和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努力把政协履职的成果推入党政决策的视野,融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有力地促进了党政科学民主决策。
一、找准方位,形成党委主导、政府支持和政协主动的协商格局
贯彻落实“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使政治协商真正在重大事项决策中发挥应有作用,需要政协的主动作为,也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共温岭市委对坚持政治协商“三在前”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市委、市政府注重发挥政治协商职能作用,向政协组织交任务、提要求,通过政协的调研、视察等工作求智问计。每年,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市政协提出的重要协商议题安排建议,确定全年协商计划。市政协切实增强履行政治协商职能的责任感、使命感,主动作为,积极寻求与党委开展政治协商的新突破,实现了由被动协商向主动协商,与党委政治协商经常化的新局面。近年来,市政协先后就干部辞职制落实情况、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情况、村级党组织领导和服务能力建设等重大问题与市委开展专题协商讨论,提出意见与建议,使政治协商真正成为党委发扬民主、广集民智、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形成了“党委主导、政府支持、政协主动”的协商格局。
二、把握角度,构建协商程序、环节和实现形式有机统一的运行机制
有效履行政治协商职能,必须完善各个环节,包括对协商计划的提出和确定、协商活动的准备、协商活动的组织、协商意见的报送和处理等要有规范要求。温岭市政协在履行政治协商职能过程中,着重把握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协商议题选择的趋前性。选择协商议题时,我们把全局部署解析到政协职能上,把阶段重点明确到现实要求上,把工作任务分解到岗位职责上,准确入位,履职尽责,主动选择党政需要解决而又一时无暇顾及的问题提前介入,开展调研协商。从选题步骤上,切实加强与党委政府的对接沟通,提前安排政协领导、专委会深入所联系部门、区域、行业开展走访调研,综合社会各界意见,商讨协商课题选择。在此基础上,主席会议综合分析研究、筛选出重点课题,再征求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意见,确定协商议题安排建议,并提交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由于协商议题贴近党政所需,贴近群众所盼,提高了协商议政的针对性。二是协商活动组织的周密性。坚持把做深做透调研工作放在首位,努力使建议意见切实可行,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2009年,市政协就“优化投资创业环境”与市委开展专题协商之前,周密制订调研活动实施方案,成立6个子课题调研组,由政协领导牵头负责,调动专委会、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的积极性,聚集各方力量,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6份子课题调研报告。主席会议综合调研成果,遴选出12个影响和制约投资创业环境建设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形成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提交给市委、市政府研究。在此基础上,召开专题协商会,与市委、市政府共同分析研究破解对策,并形成《协商纪要》报送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三是协商成果落实的追踪性。协商成果报送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后,我们通过加强督办,把建言议政与跟踪问效结合起来,促进市委、市政府对政治协商成果认真研究、吸收采纳。一方面健全反馈机制,明确要求对以正式文件形式送达的建议案,有关方面要在3个月内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予以答复;重要建议案的办理情况,还要有关领导在政协常委会议上通报。另一方面加强跟踪督办。每年由政协领导带队,开展对协商建议案办理落实情况的督办活动,促进调研成果转化。如2007年市政府就政协关于加强水环境建设的建议案答复办理后,市政协在调研中了解到群众对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相对滞后意见比较强烈,就此在2008年安排常委会议听取水环境整治推进情况专题汇报,2009年又组织主席会议成员继续开展跟踪视察,促成市政府制定并实施《城乡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三、整合资源,实现政协组织功能、委员主体作用和公民有序参与的良性互动
近年来,市政协发挥会议协商主渠道作用,调动委员履职积极性,引导公民有序参与,形成了多层次的协商机制。
一是不断深化会议协商工作。政协全体会议是政协最高层次的协商形式,委员们通过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运用提案和大会发言形式,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诤言、献良策、谋大计。全会期间,市里党政领导坚持到会听取委员大会发言,并及时对委员发言内容作出书面批示。政协根据发言内容和领导批示精神,确定抓落实的责任单位和联系领导,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适时组织督查活动,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积极探索恳谈协商形式。政协根据不同的协商议题安排相应的协商形式。针对专业性较强的议题,每年召开2-4次专题座谈会,组织专业对口、熟悉情况的政协委员与政府部门之间进行互动交流,有效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对于一些综合性较强、群众较为关注的教育均衡、医疗卫生、道路交通、社会保障等民生热点问题,尝试把民主恳谈活动与政协协商结合起来,每年举办2场政情民主恳谈会,组织委员作提问式发言,由市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逐一作出解答,为政府职能部门了解和吸纳社情民意搭建平台。
三是努力拓宽协商议政领域。设立社区政协委员联络室和界别委员联络站,进一步延伸政协履职触角,密切委员与群众的联系,拓宽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实行市民旁听政协会议制度,邀请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市民旁听政协全体会议开幕式和委员大会发言,并召开旁听市民座谈会,组织旁听市民带着关心的问题与市政府有关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政协履职渠道,组织开展市政协领导与网民在线恳谈活动,邀请市政府领导参加对话,悉民情、听民意,激发引导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社会反响良好。
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是新形势下完善决策机制的新要求。基层政协要按照十七大对政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真正使协商民主成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有效环节,在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