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东临黄海、南望长江,通江通海通上海,是省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省构建滨海特色城镇带中等城市。全市总面积1184平方公里,下辖10个区镇、4个街道,拥有国家级开发区、省级高新区、省级滨海新区、省级商贸物流园区、中国和意大利国际合作园区各1家,是全国著名的教育之乡、装备制造之乡、建筑之乡、纺织之乡、茧丝绸之乡、河豚之乡、紫菜之乡、花鼓之乡和长寿之乡。2018年6月撤县设市。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7万人,户籍人口90.8万人。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枢纽海安、科创新城”发展定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全力打造枢纽海安、智慧海安、健康海安、平安海安、宜居海安,加快建成产业强市、文化强市、教育强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经济社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3.09亿元,增长9.1%;完成工业应税销售2370亿元、总量南通第一;完成服务业应税销售1320亿元、建筑业施工产值1901亿元,继续保持高位稳定态势。在南通市综合考核中实现“十连冠”,是2021年度综合考核县市区唯一优秀单位。获评“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市)”。入选“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佳县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全国工业百强县(市)、创新百强县(市)排名中分列第20位、第11位,整体工作继续走在省市前列。
海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海安是江海文明的发源地,青墩遗址的发现将江海平原的历史追溯到6000年前。春秋四国会盟,唐宋百里围海,明清抵御外辱,解放战争时期苏中七战七捷,在海安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荡气回肠的动人故事。海安人杰地灵,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韩国钧、《新华字典》主编魏建功、奥运冠军仲满等一批知名人士从这里走出。
海安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海安自古就有“三十六盐场咽喉,数十州县要道”之称,是江苏省政府确定的省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两条高速(G15、S28)、三条国道(G204、G328、G228)、四条省道(S353、S226、S403、S430)、三条铁路(新长铁路、宁启铁路、海洋铁路)和两条高等级航道(连申线、新通扬线)纵横交错,设有国家铁路二级编组站。随着沪苏通铁路、盐通高铁的开通运营,海安已全面迈入“高铁时代”,深度融入沪宁“1小时经济圈”,公铁水“无缝对接”的枢纽优势更加巩固。
海安产业发达、特色鲜明。色织行业跻身全国前三强,锦纶丝产量占全国1/8,先后诞生了“世界第一剪”“亚洲第一锤”等重大装备。规模企业数、亿元企业数持续保持苏中前列,形成了纺织丝绸、电子信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6家企业入选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5家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队”企业总数南通第一。当前,正全力高标准打造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十大专业园区,为重特大项目落户提供优质载体。作为全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地区,海安产学研合作、重大成果转化、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高端人才引进等指标长期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成为江苏长江以北唯一的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城市。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深化“枢纽、物流、产业”三大优势转换,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获评全国优秀物流园区、江苏省示范物流园区。海安也是全国首批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20个地区之一,拥有亚洲最大的河豚鱼养殖和条斑紫菜生产基地。
海安城乡协调、宜居宜业。围绕“让我们的城市更美丽”目标,全力推进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全市城镇化率达68.8%,被省政府确定为构建滨海特色城镇带中等城市,城市建设品位和内涵得到省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显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PM2.5平均浓度实现“双达标”,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好转。全市百岁老人超过150人,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社会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名列全省前茅,连续16年获评江苏省平安县(市)。入选全国幸福小康50强县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省市领先,宁蒗支教群体被授予江苏“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