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庭
读完《光明日报》2017年3月12日“两会特刊”王涛委员的建议:《把“新华字典”作为国家文化品牌予以保护》后,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对“根”在西场、名播九州、被誉为《新华字典之父》的海安籍语言文字大师的魏建功,又多了一份敬仰之情。
在我的心目中,魏建功是:一位大师级的学者;一位赤忱的爱国者;一位伟大的忍者。我为有这样的乡贤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一位大师级的学者。魏建功的青年时代,中国正处于一个大变革大转型的时代,在各个学术领域大师级的人物大批涌现,群雄崛起,犹如夜空中的明星,各领风骚:大名鼎鼎的陈独秀、鲁迅、胡适、钱玄同、朱自清、叶圣陶等呼风唤雨,风光八面。尽管魏建功这样的学术翘楚,在音韵学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他被公认为是继王国维后有成就的人之一,先后发表了一系列研究中古韵书的论文,诸如,《切韵》《声韵学概要》等,发展了前人的学说,尤其是1935年发表的《古音学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这部研究音韵学史的专著是他的代表作,赢得国内外学者高度评价和赞赏。但由于少数处于宝塔尖上人物的耀眼光辉而被遮蔽了。然而,魏建功毕竟是魏建功。他初心不改,攀登不止,以其煌煌巨著,跻身于大师级学者的行列,取得了在中国现当代学术史上,占有无人可替代的地位。从而赢得生前身后名,为人们所景仰。
值得大树特树的是,1950年,为了普及文化教育,魏建功应邀牵头组建新华辞书社并兼任社长,开始主持编纂《新华字典》。经三年苦战,数易其稿,《新华字典》于1953年10月问世。全书70万字,收录6840个字,其特色为“以音绝字、以字统义、以义统词”,体现了魏建功“音为基础”的一贯主张,得到著名语言学家袁家骅的高度评价和赞许,称其为“真是大功力”。《新华字典》问世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捧,一版再版,累计印数已达四亿册,发行量创下世界辞书之最,步入全球最畅销书行列,已有几代国人和海外人士受益于此书。据悉,语言大家周有光曾在魏建功百年诞辰之际,披露过这样的故事:“文革”后期,欧洲最小国家摩纳哥的国王来到中国,赠送中国一部《摩纳哥百科全书》,中国回赠摩纳哥国王一本《新华字典》,足见《新华字典》的历史地位和非凡价值。
一位赤忱的爱国者。苏霍姆林斯基在《论爱情》中说:“千百万个家庭,就是千百万条细根,从这里滋润着一棵永恒的大树,它的名字叫祖国。”魏建功是一位赤忱的爱国者。在他的心坎上,宝岛台湾一直是祖国这棵大树上的一条“细根”。1945年,全民抗战终于取得胜利,宝岛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胞。可是,现实却是那样令人揪心、痛心: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了五十年。日本人采取摧毁台湾人母语的严酷统治手段,使得台湾民众基本上只会讲日语,不会讲或讲不好国语。为了维护母语的尊严,使台湾语言融到祖国大家庭的母语中,1945年8月,魏建功临危受命,以“国语会常委”的身份,被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借调”去台湾推行国语。作为领军专家的魏建功,做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工作。他创办了台湾第一份国语报纸《国语日报》,拟定了台湾国语运动的六条纲领,提出了“以台湾方言对应普通话规律学习国语”的方法,并先后发表了《国语运动在台湾的意义的申解》《日本人传讹了我们的音》等有见地、有份量的论文,从理论上指导国语运动的开展。魏建功对台湾国语的恢复、重建和推广,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对海峡两岸文化的认同、对恢复台湾母语,功不可没,同时也凸现了魏建功赤诚的爱国心。
近阅海安学者张应和主编的《梓里拾遗》中的有关资料,得知魏建功的爱国情怀贯串一生。魏建功除是卓越的学者外,还精于金石篆刻。1939年夏,七七事变,北大南迁,钱玄同因疾不能同行,魏建功为其刻“钱夏”名章,端庄凝重,正气凛然,借篆刻以表汉倭不两立之志。1939年7月7日,西南联大教授们举行书法义卖,魏建功的藤印(以越南白藤手杖截段治印)117方,所得全部捐赠抗日前线。拳拳之心,赤子之情,彰显了魏建功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民族大义,其爱国精神光昭日月。
一位伟大的忍者。魏建功曾因晚年被卷入那个动乱的“宠辱”皆有的漩涡。“在很多人看来,他是有‘污点’的人,在中国特殊的语境中,常常被超常地放大,以致如一团雾霾遮蔽了一座学术的山峰,这也是魏先生的学术声名和地位,在很长时间未得到充分肯定的因素吧?”(陈歆耕:《被历史烟尘遮蔽的魏先生》)每每触及此事,我顿觉心中酸楚,要为先生拂去尘埃,理直气壮地向世人昭示先生的不朽业绩以及伟大的忍者的人格魅力。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每一个伟大人物的历史意义,是以他对祖国的功勋来衡量的。”这位著名作家的卓见,对魏建功这个“伟大人物”的历史意义和他的“人品”作出了非常精当的诠释。此刻,我又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话:“古之为圣为贤者,建功树业,立身处世,未有不得于忍也。”“忍”是人生道德修炼的最高境界。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其大业者必定是“忍”者。勾践是忍者,韩信是忍者,毛泽东是忍者,周恩来是忍者,邓小平亦是忍者……能伸能屈,能上能下,能誉能毁,方显英雄本色。2016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在讲话中说:“……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都要自强不息,止于至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出自宋人戴复古《寄兴》诗:“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此诗充满了辩证法。历览古今,完人几乎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人不过是人,都有七情六欲,哪能达到完美的地步呢?即以享誉全球、力学“三大定律”的创立者,在科学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业绩的牛顿为例,他在成名后一心追求贵族老爷的爵位,当上国王的铸币局的帮办大臣以及国王侍从以后,堕入奢侈豪华的生活中,购买公馆和乡下庄园,把精力浪费在一些琐事上,甚至沉缅于宗教的研究,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坑,直至晚年才有所醒悟,但是已经后悔莫及了。再如,我国古代著名针灸学家皇甫谧,20多岁时还是个横行乡里,惹是生非的“一害”;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忏悔录》的作者卢梭,青年时期有过说谎、行骗、偷窃的“恶迹”;……列数中外古今,称得上名家伟人者,何止成千上万?能达到“完美”地步的能有几人?闪光的东西也有平常之处,珠圆玉润亦有微瑕之嫌。名家伟人的这种“瑕疵”,只不过是他们全部生活中的一些非常不起眼的场景,完全淹没不了他们对人类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一生的辉煌。
魏建功是一个伟大的“忍”者,面对少数人对他在“文革”中的“宠辱”冷眼相对、说三道四时,他保持了最坚忍之人的本色和高尚的人品,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忍”、一忍再忍,不申辩,不艾怨。他坚守:“必今日能容天下之谤者,他日乃能受天下之誉”的信念,坚信“忍耐是一种正义”(罗马·奥理略《自省录》)。庆幸的是,魏建功盼望到了文明和谐的开明盛世:历史不会忘记他;历史的尘埃不会湮没他。余以为,作为海安人乃至每一个习汉字的中国人,怎能忘记从古镇西场走出去的这位中国现当代顶级的语言文字学家、音韵学家呢?
海安知名作家陈歆耕发起建议:“魏先生的出生地海安,应该为魏先生塑像”,并放眼未来,“魏先生的塑像不应该仅仅矗立在他的故乡,还有他曾求学和工作过的北大校园以及他为恢复、重建、推广国语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台湾。”(见《被历史烟尘遮蔽的魏先生》)对此,我举双手赞成。据报载,海门临江新区为生于海门汤家、被公认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卞之琳筹建“卞之琳纪念馆”。缘此,作为海安乡贤中佼佼者的魏建功,海安除了为他塑像外,还应筹建“魏建功纪念馆”,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着力提升海安知名度。乌镇因为出了茅盾、绍兴因为出了鲁迅而名闻中外,声名远播,海安出了魏建功,同样可以飘洋过海、扬名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