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桂荣 邓永林
白甸是个古老的村庄,地处里下河地区,这里河道纵横,水草丰美,自古就有“鱼仓”之称。白甸的形状像一个大大“菱角”,庄东有“东泊”,庄西有“西泊”,因为鱼饵丰富,水质上佳,是鱼儿的过冬的栖息地,自然就有了许多捕鱼为生的人家。
庄上有二三百户人家,大部分以种田为业,也有二三十户以捕鱼为主,庄上开了几家鱼行,做些水产的买卖。
过去捕鱼的生活困顿,穿着破烂,被人们瞧不起,称为“鱼花子”,仅靠一条小船、一口破网营生。捕鱼的人最忌讳有人大清早说“拉网”,因为拉网就可能没有收获,所以渔民自嘲“童言无忌”,说到拉鱼那是讨了口彩,运气肯定不错。
渔民一年到头都在水上漂泊,夏天夜里捕鱼,早上走村串户卖鱼,寒冬腊月,冻爿飒飒,霜水滴滴,渔夫身穿一件棉袄,穿一副套裤,系一条围裙,赤着脚站在船板上撑船开网。
捕鱼有很多形式:拉网、叉网、丝网、捣网、套网、撒网、扳罾、踢罾、提罾,真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
单说这拉小网的,也叫“拉爬网”,用麻捻成线,用梭子结成网,拼成口袋状,上面长,下面短,用竹竿做管头、下口系上铁坨子好让网下沉,竿头一拉像龙嘴张着,管头两边用绳子系在两边,船上的渔民用篙子撑船,岸上的人脸朝地用纤绳套着,腰弯着向前走,像爬行似的,所以叫“拉爬网”,这种捕鱼方式只能捕到小鱼小虾。
如果遇到水面港汊多,就需要几口网、几家人通力合作,将渔网编结起来,一幅渔网谓之“一品”,宽一丈多,高二丈有余,当中长,两边短,上面用纲绳系住,用六寸长,二寸宽的杉木做成“鱼浮子”,下面用铁坨子做成网脚子,便于网纲下沉。有的大网需要几十品。开网之前,先在起网处打拦网、防止鱼儿逃窜。开网在宽阔的四叉港下网,中间横着一条船,用竹篙将网撬起,两边用长桶放上支架,把网浮撑起,防止大鱼越网逃跑。拉大网一边两到三人,主板一人,帮纤一至二人,腰着纤板,向后退行,嘴上哼着号子,愉悦情绪,营造鱼乐的气氛。
白甸西泊成为冬捕的主战场,一幅人欢鱼跃的《冬捕图》,最多的年份可以拉到四五万斤鲜鱼,拉大网捕鱼成为人们最美好的乡村记忆。
据传清朝年间,白甸就有农历十月半举行渔兰会传统习俗。由渔民出资搭台唱戏,立十七层斗香,高丈余,时辰可燃两天两夜。开坛前供奉三牲(猪头、花鱼、雄鸡),祭祀由经验丰富的老渔民主祭,戏台上摆放渔翁抱鱼的神像,两边条幅为“破冰撑篙开网去,踏浪背纤鱼虾归”,两边插上8杆幡旗,上面绘有鲤鱼图案。
圣坛开祭,鼓乐齐鸣,主祭上贡品焚香祷告祭祀鱼神,保佑开网大吉,天天见鱼。祭鱼神仪式盛况空前,人声鼎沸,好不热闹。于是渔民有了好心情,捕鱼有了好收成,应了“年年有余”好兆头。
2010年,海安县在白甸举办了第一届里下河捕鱼节,2011年,白甸镇取得了里下河捕鱼节永久举办权,2014年,海安白甸的渔作景观确认为“中国美丽田园”,捕鱼节盛况登上2014年除夕《新闻联播》,2017年捕鱼节在央视《朝闻天下》播出,捕鱼节图片在国家级媒体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