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玉林 口述 蒋 琏 记录整理
1975年5月,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粟裕同志视察角斜“红旗民兵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同志先后担任新四军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等职务。角斜是革命老区,粟裕同志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所以,我们都沿用老称呼:粟司令。
5月21日,粟司令由盐城方向来海安,在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段焕竞、南通地委书记张宝珊、海安县委书记周日新等同志的陪同下,专程来到角斜。海安到角斜的公路是沙石路,北京吉普卷起一路沙尘,直接开到角斜接待站。角斜接待站一共三排平瓦房,会议室在第一排最东边的“锁壳”。在会议室落座,粟司令开门见山,说:“中央领导指示‘军队要整顿,要准备打仗’,总理要我到华东看看‘整顿’工作搞得怎么样。到了海安,我对地方的同志说,这次一定要到角斜‘红旗民兵团’去。”
那时候,我担任角斜公社党委书记,民兵团政委。握着粟司令的手,我很激动。粟司令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名震中外的军事家、中共中央军委的领导人。在抗日战争中,为巩固和发展苏中抗日根据地,打通苏中二、四分区的战略通道,粟司令指挥新四军一师部队,七次争夺三仓,五次保卫丰利,多次攻克李堡、角斜,屡战屡捷,痛击日伪军。在艰苦的反“清乡”斗争中,粟司令经常只带几个参谋人员,从角斜、旧场之间进入苏中四分区,部署指导四分区的反“清乡”斗争。解放战争初期,粟司令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发起苏中战役,从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四十五个日夜,在宣(家堡)泰(兴)、如(皋)南、海安、李堡、丁(堰)林(梓)、邵伯和如(皋)黄(桥)线,连续作战,七战七捷,三万人歼灭国民党军队五万三千人。七战之一,攻击丁(堰)林(梓)之敌,粟司令的作战命令是1946年8月20日18时在角斜场签发的。“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这一民谣至今仍在角斜民兵中口口相传。
在战争年代,角斜是粟司令领导下的苏中地区的一个基层单位。角斜民兵积极参军参战,出色地完成了站岗放哨,封锁消息,侦察敌情,传递情报,袭扰敌后,打扫战场等光荣任务。在苏中战役中,角斜民兵为华野部队输送弹药,提供粮草,抢救伤员。渡江战役前夕,角斜组织常备民工营,二百六十名支前民工随陈粟大军横渡长江,后又随军南下,转战苏、浙、赣、闽四省,先后参加了解放上海、福州、漳州、泉州、厦门的战斗。
我代表角斜民兵向粟司令作汇报。解放后角斜始终坚持党管武装、劳武结合的传统办民兵,1964年7月17日和1966年3月24日,先后被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江苏省军区和中共中央华东局、南京军区命名为“红旗民兵团”。
角斜方面出席汇报会的还有民兵团副政委符永芝,民兵团团长、人武部长汤长林和女炮班老班长曹莲凤。
那一天天气很热,会议室里只有吊扇,人人身上都冒汗。粟司令精神矍铄,目光炯炯,腰板笔直。听完汇报,粟司令说:“坚持人民战争,是我军克敌制胜的可靠保证,过去是这样,未来战争中也必然是这样。不管战争形式如何变化,武器装备怎样发展,只要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坚持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紧紧依靠人民,实行人民战争,就能消灭一切敢于来犯之敌。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和‘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丰富的斗争实践充分证明,毛主席人民战争的光辉思想战无不胜。”
粟司令对人民战争和民兵制度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地位做了简洁明了的阐述。
“民兵是国防建设强大的后备力量,民兵工作做好了,可以平时少养兵,一旦战争爆发,国家有事,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整营、整团和整师地组建地方兵团,还可以源源不断地上升为主力,这就叫寓兵于民。抗日战争时期的苏中四分区,解放战争期间的华中九分区,和其它地区一样,武装部队大都是以民兵为基础,以主力为骨干发展起来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牵制和歼灭敌人有生力量。1946年8月组建华中九分区,是我从高宝团调拨一个营作为分区的特务营,九分区就凭这一个营,经过不到三年时间的征战,发展成五六个团。现在,我们是一个有九亿人口的国家,民兵数以千万计,这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字,是一支强大的国防后备军,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管武装、劳武结合的优良传统,把民兵办好。从经济建设这个角度来讲,发展工农业生产,把经济搞上去,同样要依靠广大民兵。民兵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又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在生产建设中,是一支重要的主力军和突击队。大家不能小看民兵工作。”
下午3时许,粟司令一行健步来到民兵团训练场。那时候角斜还没有专门的民兵训练场,借用角斜中学操场。在角中操场,我们的民兵表演分队头顶烈日,汗流浃背,以整齐的步伐、熟练的动作,向粟司令汇报表演,展现了角斜民兵的风貌英姿。操场上用几张学桌搭了一个简单的主席台,领导们都坐在学桌的后面。粟司令兴致很高,走下主席台,从一个场地转到另一个场地,近距离观看男女民兵的队列、操枪法、刺杀、投弹、射击和爆破等军事科目,精神抖擞地给民兵讲要领、做示范。
在训练场,粟司令高度地评价了角斜民兵常备不懈的战备思想和精湛的军事技术。粟司令说:“听了你们民兵团领导同志的汇报,又看了你们的队列、操枪法、刺杀、投弹,立、跪、卧三种姿势的射击,爆破,角斜红旗民兵团工作落实,要求很严,训练有素,成绩很好,女民兵的成绩尤其突出,我非常满意。有你们这样的民兵作为人民解放军的后备力量,来犯的敌人有多少,就能够消灭它多少。角斜‘红旗民兵团’的工作,要不断提高,有所创新,你们可以用师傅带徒弟的办法,官教兵、兵教兵、官兵互教,切实搞好传、帮、带。红旗民兵团的经验,要很好加以推广,要墙内开花,墙内墙外皆芳香,夺取民兵工作大面积的丰收。”
粟司令还一一查看了民兵手中的武器,说:“今后的战争是诸兵种合成的,立体的,是高科技的较量,但我们国家还穷,财力有限。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贯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长期的战略方针,要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口上,提倡勤俭办一切事业。要记得战争年代的艰难,胜利的来之不易。我们国家还比较贫穷落后,广大民兵还不具备都配上新的制式武器的条件,只要能打敌人就是好枪,看不起老套筒单响枪的认识是错误的。希望同志们热爱手中的武器,熟练地掌握手中的武器,这才是好民兵。”
晚上,角斜接待站设宴招待,粟司令要我坐在他的身旁,有事情要问我。粟司令说,角斜民兵的精神面貌好,我很高兴。老卢你给我说实话,民兵平常能不能吃饱肚子?我说,能。粟司令又问,社员呢?普通社员能不能吃饱肚子?我说,几年前还不能,现在能。粟司令追着问,怎么几年前还不能,现在能?
说来话长。1972年,许世友司令员在省里的一个会议上说过一句话:角斜民兵好是好,就是肚子吃不饱。角斜盐碱地多,粮食产量一直不高,缴了公粮,留下种粮,社员一年到头喝粥,一天三顿粥,不是掺萝卜头就是掺青菜,薄糁汤。许司令对角斜民兵一直很关心,许司令的批评成了角斜人“抓革命、促生产”的动力,此后的几年里,角斜民兵“不蒸馒头争口气”,在经济建设中大显身手。1975年,角斜向国家出售皮棉2万担,人均棉清油40斤,人均征粮170斤,一人一头生猪。
粟司令问我:你这个穿草鞋的书记,有没有什么想要解决的问题?我说,要给基层干部和农民一点自由,农民生产的产品最好要有自我处理的权力。粟司令说,你说具体一点。我说,集体和农民都没钱用。生产队的存粮多,宁可鼠啃虫蛀也不肯拿到集市上卖。一户农民只准养两只鸡,鸡蛋只能卖给供销社。割资本主义尾巴,自留地上种的一点点大蒜、萝卜、山芋,不准上街卖,谁卖谁就是搞资本主义。
粟司令沉默了一会儿,说,老卢你说的都是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总理想的问题,怎么解决要研究。这些现实问题不解决,生产是不能发展的。
那晚接待站王站长拿出了一瓶茅台,粟司令平常不喝酒,破例喝了一小杯。粟司令说:“回到角斜,很高兴,今天我喝酒。”
那天粟司令一行就住角斜接待站,接待站的条件很简陋。粟司令说,今天不走,我还要在角斜好好看一看。
第二天上午,粟司令一行先去了角西大队。角西大队紧邻角斜集镇,家家门前都有个小院子,自留地上长了蔬菜。粟司令说,小日子过得还可以啊。又对我说,老卢,去远一点的大队,去你们民兵工作搞得最好的大队看看。我说,那就去红武(王墩)大队。
吉普车穿过北凌河,一直往北开,大路两旁小麦一片金黄,急待开镰,丰收在望。在一条住宅区河旁边,粟司令走下吉普车,说,我就看看这里的农户。粟司令一连看了9户,每一家都要看存粮多少,看见老人就问粮食够吃不够吃。角斜的农户家家堂屋里都有一张粮柜,木质,或大或小,一般均为三格。粟司令亲手打开中间一格查看,两旁则敲敲听听,是空声响还是闷声。粟司令每到一家都要进厨房,揭开锅盖,看锅里煮着什么。9户人家,只有一家存粮不多,其余8家,都有3至400斤的陈玉米,有几家还备了糯米准备裹粽子。
粟司令笑了。
粟司令是带着满脸的笑容和我们挥手告别的。
45年过去了,粟司令的音容笑貌一直刻印在我的脑海中。粟司令的文韬武略、平易近人,粟司令的深入实际、较真务实,给角斜民兵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