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依我对《我的祖父王嘉木》(原政协副主席王文蔚撰写)一书的瞻阅与了解,王嘉木先生是在执教立说中立功、立徳、立言,不仅有其一,而且一直以三者俱收囊中为已任,这些可以从书述中得到印证。
因此,打开这本文集,如春风送爽,祥和、质朴、率真的风扑面而来,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王嘉木先生不仅有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更可贵的是,在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1年),王嘉木先生面对风雨飘摇的明道书院,他毅然决然接受了泰州教谕委任的明道书院山长一职(即为明道小学首任校长),为我市教育事业今日的蓬勃发展,开创了先河、奠定了基础。时隔9年,于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经韩国钧先生的极力推荐,王嘉木先生又成了海安凤山小学(即海安实验小学)首任校长。自那时起,从校长走向讲台,从教学走向教育,锲而不舍、执着探求;用毕生的精力,勤于治学,以德立教,为学做人……这些不管是在今天,还是明天,都是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的典范,这种思想和精神永远都值得继承与光大。
他的才学,得到了韩国钧先生赏识,曾这样大发感慨:“嘉木文章火候已到,惜科举已废,不然当是举人之才。”
王嘉木,名桢,字嘉木,号潜阉,海安镇人,生于1873年。自幼家境清贫,由于王嘉木先生天资聪明,在求学的道路上,他用心堪多,他用力甚勤。十三岁赴泰州应童子试,四年考试十三场,场场中式;十七岁赴扬州参加府试,五年考试十八场,场场中式;二十三岁后,曾两次赴江南贡院(今南京夫子庙)应乡试中举人,但因“焚香抽卷”所误,而不料以落第而告终。但之后经过选拔,才华超群的王嘉木先生仍然成了廪膳生。
还是俗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王嘉木先生在参加完江南贡院会考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几位朋友同游秦淮河,恰巧被一幅看似《桃花扇》的画面所吸引,于是,他写下了长达120个章回的小说《胭脂扇》。在表现手法上,巧妙地将诗词、杂曲穿插其中,让“枝叶、海棠”充当配角,从不同的侧面烘托主人翁,以期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至高境界,让人从中得到一种愉悦的审美享受。同时还著有诗集、古风、离骚、骈体文等。尤其是他写的律诗具有盛唐诗人王维、孟浩然清新恬淡的风味,用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让人感悟到一种照亮心灵的哲理之光。由此,这些佳作的问世,不仅得到了文人雅士的称赞,还深得时任安徽巡抚韩国钧先生的赏识:“嘉木文章火候已到,惜科举已废,不然当是举人之才。”不难看出,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用他学生刘竹溪的话讲:“以先生这样的才华,如果出生在盛世的现代,写新词,歌新事,是一定能产生许多歌颂祖国的好作品的。”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繁华盛世,向先辈学习,同心同德,把我市的教育推向新的辉煌。
他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积极倡导:“守已在能勤能俭能谦,待人在以和以诚以厚。”
这是王嘉木先生在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1年),任明道书院山长时,反复倡导的一句训戒。不过,作为学校的一校之长,他更懂得,要管好学校,带好队伍,就得不断探究和完善,时刻心系学校的发展与壮大,在“能勤能俭能谦”上下功夫、做文章;要带好学生,就得关注学生的成长,用耐心、细心和真心,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这样他们才会有动力,才能把学习搞好,日后才有可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王嘉木先生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对于教学,王嘉木先生是“以教好学生为自己的乐趣”。他的学生刘竹溪有这样一段回忆,“先生给我们学生讲解课文很认真,内容十分精辟、深入浅出,学生听了易懂易记。先生在讲解课文虚字(语气词、转词等)时,力求表达出作者原文的宗旨、情趣,使学生能够比较完整地领会课文的精神实质。他讲课之时,不但学生们聚精会神侧耳静听,而且顺便路过门外的贩夫走卒,也往往被吸引得驻足旁听。”由此看来,他的求新努力显而易见,治学良策恰如其分。
据史料记载,他的入门学生,先后近700人,大多数是社会贤达及商贾富家子弟。由于他的循循善诱,每个学生都能有技之长,进入社会后,深得了人们的好评。比如曾任溧阳县县长的陈近朱先生、海安县副县长、政协副主席韩忠义先生,等。
王嘉木先生不仅精于教育治学,更注重道义。道义是什么?就是道德和正义。说得直白一点,道义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做人的约束,规范,规矩。因此,他经常告诫学生:“你们同学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不能互相捣乱倾轧,不要违背的训戒。”等等。当然,这些与他倡导的“守已在能勤能俭能谦,待人在以和以诚以厚。”是不谋而合的,只是同一内容的两种表述而己。
由于办教育有功,王嘉木先生曾先后三次荣获江苏省教育厅的最高荣誉——嘉禾奖。他用深切的“爱”和“真情”铸就了一座人民教育的丰碑,当之无愧成了我市教育史上的师之楷模、行之示范。
让我们永远记住——王嘉木这个名字吧!
他的学生刘竹溪曾称赞道:“先生为人刚直,不胡乱地吹捧某人,轻名利而重道德。”
王嘉木先生从不追名逐利,他只知道,“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
1914年,海安设市政公所,韩国钧先生出面力推并劝导由王嘉木主办,可他考虑再三还是力辞不就。到了1915年,韩国钧由南京卸任回到海安,曾两次邀请他担任内秘书一职,他都婉言谢绝了。他的这一举动,在当时不仅轰动了全校,同时让学生们震撼不已,纷纷为他赞不绝口。学生刘竹溪点赞过,学生许连庆、华起民也为他称赞过,尤其是学生刘仁愈在《王桢传》中写下了这样一段很精辟的话:“吾师庄重而寡言,博学而多能,轻裾布袜而淡名利。曾为同邑耆绅紫老所邀出而事事,吾师力辞……而乐为海安第一国民小学校长,海安凤山高等小学校长。”
可见,他是多么的热爱教育事业!也许就在那一刹那,他突然发现,不管何时何地,自己的身体里始终都流淌着教育的血液,那种潜伏在身体里性灵好像是专为教育长的。其实,这种“性灵”犹如今天常常讨论的一个话题,怎样才能做到爱岗敬业?我看,这就是答案。王嘉木先生在这块沃土上,用充实丰厚的执教业绩回答了海安的百姓,他做到了,这就是一个令人敬仰的榜样。在当下,一个教师只有做到爱岗敬业,才能具有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只有做到爱岗敬业,才会以顽强的毅力去不断追求新知;只有做到爱岗敬业,才会“时时在意,步步留心”在教育的过程中。这样的话,你才有可能成为一名有所作为的教育家。
不仅如此,王嘉木先生还开设了“中华商业社”,专营书籍、文房四宝等,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仰望星空的岁月,我市教育事业能有今天如此的辉煌,所前行的每一步也正因为有了像王嘉木校长等一代又一代先贤的心血浇灌、无私的奉献,才让生命的小舟划动着双桨从容地穿过小溪、穿过激流,穿过暗礁、穿过险滩,奔向深广无际的大海,是他们用崇高的师魂和真情托起了明天的太阳。相信这首交响曲明天一定会奏得更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