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琏
光绪三十二年( 1906),韩国钧先生50岁,为正四品道员,自河南返里,于旧址重建祖屋,海安绅民谓之“韩公馆”。韩氏世居海安镇东大街,祖辈为地主兼工商业者,乐善好施,曾经有过“将主屋三楹拆去,易得钱屑米麦为糜以给饥民”的义举。宣统三年,55岁的韩国钧由奉天交涉司任上调吉林民政司,“奉赏头品顶戴”(《止叟年谱》)。民国十一年,66岁的韩国钧再度出山,二长江苏。斯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先生百般支应,焦头烂额,宕至民国十三年,去意已决。这一年,赖有海安商会会长、堂弟韩国铭鼎力资助,韩国钧三子宝瑄于家乡扩建祖居,盖了门厅,在后院建西式厢房(小花厅),在后花园(息园)建小洋楼,设计师均为四子宝琨。韩宝琨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那年头少有施展抱负的平台,遂于家乡大展身手,所设计的小花厅模仿火车车厢,海内唯一,建材为舶来品。80多年之后,同济大学于此挂牌,将小花厅列为“二0一二年至二0一七年实习基地”。
民国十四年(1925年)四月,韩国钧辞官返乡 。此后十多年中,耄耋之年的先生乡居问政,忧国忧民,治黄,导淮,赈灾,出任江苏农民银行监理、苛捐杂税监理委员会主席委员。新四军东进以后,韩公馆一时间高朋满座,刘少奇、陈毅于此勾连洽商,息园故事日日翻篇,多为今人耳熟能详。
查阅吉光兄主持编撰的《海安县志》。“民国27年(1938年)3月20日,日军80人侵占海安,驻紫石息园”。民国30年日军再次侵占海安,山下部少佐顾问斋藤等5人驻息园,34年9月,驻海安日军方撤至泰州。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整编第四十九师于民国35年8月进占海安,二十六旅某团团部驻韩公馆,稍后整编第六十五师师部驻韩公馆。“民国35年10月,国防部炮兵第五十一团某部驻海安镇紫石息园,至民国38年1月20日撤逃如皋”。同月,中共海安县委由里下河水乡之莫家庄(今南莫镇)迁往海安,驻韩公馆。
县委所在地无疑为一县政治中心。1949年,海安人口60.9万,设乡镇154个,百废待举,万象更新,举凡土改、互助合作、三反五反、统购统销,全县政令莫不出自韩公馆。
1957年初,韩公馆辟为县人民医院门诊部,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皆为病来,皆为病往,韩公馆自是另一番繁忙景象。
驻韩公馆时间最久的是县人民武装部,足有二十余年。文革期间,人武部无意中成了韩公馆的“保护神”,门前的石狮,门厅地面的“平升三级”嵌图,以及大院内外众多精美砖雕,无一不是“封建余孽”。北京的红卫兵跑到曲阜刨了孔夫子的坟。海安中学的红卫兵刨了韩紫石的坟,却不敢跑到韩公馆去“破四旧”。那一段历史至今未有人诉诸文字。听说刨坟的勇士很多,看热闹的也很多,当年无知,视为壮举,今日有知,应该多少有一点追悔和歉疚。
1973年,我从插队的地方借调县人武部采写民兵历史斗争故事,在韩公馆小花厅住了一年。小花厅的百页窗、纱窗和玻璃窗,三重窗户,引我遐思。花厅内院黑黝黝的地窖让我困惑。日日与高大繁茂的广玉兰相伴,10多年后写下此生唯一的抒情文字,《树魂》。
1986年,韩公馆溯本清源,迎来新生。
其时80岁的韩公馆,比之从前已是大为瘦身,所幸主体建筑完好,唯门厅略有倾圮。损毁严重的是屋脊、瓦当和窗隔,匾额抱柱则全然不知去向。故居修复工作努力修旧如旧,努力还其本来面目。紫石先生乃一代文化名人,故居旧时文气斐然,至此已荡然无存。故居修复小组请来邻居和韩氏后人反复回忆,尽力对原有匾额抱柱予以攀摩复制。同时面向全国,广为征集书画名家作品,陆续收到书画珍品800余件。那时的名家不谙市场经济,对政治生命的珍惜远过名利。
1988年,修葺一新的韩公馆正式对民众开放,门票价两毛。收了十余年门票之后,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改为免费入场。
海安人对韩公馆的感情与时俱进。韩公馆西首建紫石园,移来清初建筑楠木厅为韩公馆增色。2013年,东院新盖附属用房400平方米。也正是这一年,韩公馆进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韩公馆一直挂着两块牌子,一块是张爱萍将军手书“韩国钧先生故居”,一块是王个簃先生手书“海安县博物馆”。鸠鹊同巢,亦是无赖之举。改革开放这些年,财力物力宽裕了,结合海安东大街改造,县里预留出韩公馆东首的一片土地,建一座5000平方米博物馆。方案修改过许多回,怕只怕压了韩公馆一头。高楼林立,强邻环侍,会不会损了韩公馆的文脉风水?
——上面的文字写于2016年的冬天。下面的一段文字则写于1990年,题曰《树魂》:
在海安,瞻仰爱国老人韩紫石故居的人们,鲜有不至故居后院一睹广玉兰之风采的。
那真是一棵让人击节赞叹的奇树!它伟岸挺拔,绿阴匝地,特立独行。每临初夏叶缝中探出无数花骨朵,初时洁白,继而染上象牙色,其香亦文亦冲,亦雅亦俗,熏风吹处,化为点点花雨,飘飘悠悠洒满庭院。
人云,此树无杨柳之婆娑,无松柏之节气,大亦大矣,其材不堪重用,繁亦繁矣,却花而不实。
广玉兰确属平常之树种。然其不择地力之肥瘠,不避乡野之鄙陋,努力向上,撑一片蓝天,招几朵白云,集精气神韵于一身,以终年不凋之绿阴默默净化周遭。我等与之生活于同一空间的凡夫俗子是不是多少受一些激励,一些启发?
广玉兰是陈毅与紫石老人忘年交的见证,也是先辈爱国热忱与抗日意志的见证。世纪更迭,河山巨变,广玉兰栉风沐雨,历久愈盛。
春天的热情,夏天的无私,秋天的潇洒,冬天的峥嵘,实为宅院主人品性人格之化身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