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太和
老坝港滨海新区(角斜镇)是海安县唯一的滨海区镇。老坝港渔业生产有着很多传统习俗。
一、造船
旧时,出海捕捞渔船均为木质船,老坝港建造渔船,为图坚固耐用安全,在生产过程中有不少迷信色彩。开工时间一般选在双日。首先,船老大和船主双双拜神,然后由木匠按船只大小选龙骨木3-5根,将木根锯下用红绿布包裹存放到船主家中(注:龙骨木以本地生长桑木为主,即通常我们所说的“乔木桑”。乔木桑生长周期长,木身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搞方整化,大批乔木桑被砍伐,造成渔业生产所需木材紧缺。鉴此,海安木材煤建公司与省木材公司联系,调拨了省木材公司从非洲加纳进口的大型硬杂木,如“沉水梢”等品种,该类木材直径50-60公分,长度8-10米,通体圆润笔直,中间无疤结,且硬度不亚于本地产乔木桑。海安木材煤建公司将该木材直接拨付给老坝港渔业社)木匠镶龙骨、上梁、闭龙口均摆酒宴。船体完成后,以一天时间排斧,用油麻灰拌和成油灰,进行嵌缝,以防海水渗透。嵌缝时有8道工序,其中参加排斧的均为手艺高明的木匠,由一人带头,数十人排列两旁,有板有眼地嵌缝敲钉,一斧不让,一斧不苟。俗语说:“真船假屋”,意即,建房还稍许带得点马虎,但造船就得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马虎。排斧以后就是定船名。领头师傅操板斧敲打,即随口喊出船名。他喊出什么,就“一斧定音”,宣告一条出海渔船诞生。木匠取船名时根据船主人品、相貌、经济等条件凭其好恶给以取名。一经取名,船主就无条件承认,不得更改。船主富有的叫“米囤子”“米斗子”“金元宝”;招待丰盛的叫“八碗菜”“八大碗”“肉缸子”等。新船下水前,船上要贴“鱼虾满仓”“一帆风顺”之类的吉利红条,全家跪拜,气氛肃穆。新中国成立后,老坝港渔业生产合作社统一以数字序号命船名,旧习逐渐消失。
二、捕鱼
老坝港渔民有三不:下海不光头;上船不光脚;伙仓(伙房)前不吃饭,以图吉利。选择下海时,要选六潮水(吉利),五潮水因“五”与“舞”同音,改说半汛潮水。七潮水“七”与“吃”谐音,为避讳,改说草滩潮水。春季捕捞黄花鱼,名为“大取”。从正月初就开始准备,老坝港通海桥一带每天渔号子声不绝,此起彼伏,四方响应。出海前,为求满载而归,船主均举行“满载会”,装香点烛,供奉三牲,求神保佑。“满载会”上,众渔民在船主家吃“满载酒”,席上吃称“淘”,汤匙称“淘海”,吃饭时不说“饭”,因“饭”与“翻”谐音。吃饱了称“满载了”,劝吃称“再打外龙”,吃不下叫“驮不动”。“满载会”后由船老大主持祭网,供奉猪头,敲锣鸣炮,然后将渔网摊在地上,请怀孕的妇女在网上剪两三个眼儿,名叫“开网门”,然后拖网上船。海船出海前还要买一份“汛头纸”,供奉龙王、关帝、财神,再由木匠在船艏眼板上重新描刷船眼叫“开船眼”。第一次捕捞,选大鱼塞船板眼,然后请船老大吃鱼。吃鱼时,鱼头不能朝西,朝西不能吃,表示尊敬与与庆贺。如遇特殊海情无鱼可捕,即重行返港再度祭网。今上述习俗基本革除。
三、航海看风
渔民出海捕捞,对风的动向特别关注,于是有了看风的习俗。除夕后半夜,船老大就早早起床,点上香烛,站到高墩上去看风向。如果刮西北风,则预示来年渔业减产,谚语“今年过年西北风,家家缸空瓮也空”,意即会发生海荒,生计艰难。如果刮东北风,则预示来年渔业增产,谚语“今年过年东北风,陈债旧账还得通”,意即海上要旺发鱼群,丰收有望。除此之外,渔民对每年农历中的几个时令风暴极其重视。如三月三田鸡(青蛙)暴,立夏前后立夏暴,六月十九观音暴,八月初三大风暴等,都摸准其风暴变化的规律,以避免海难的发生。渔民还看太阳和月亮预测气候变化。早晨出海时,看见太阳发红,知道将要起风(如红在左边,叫哂南耳,预示海上单起风;如红在右边,叫哂北耳,预示不仅要起风还要下雨)。晚上若看见月亮周围有圈,称之为“月晕”,渔民认为这也是要起风或下雨的先兆。有“开门风关门雨”之说,即月亮四周圆圈不衔接的叫“开门”,表示单起风,圈是浑圆的叫“关门”,表示既要起风又要下雨。此外,渔民在夜间还会看渔船的尾灯,如果光线拖到水里,预示明晨南风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