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卫组 仲四清
智慧医疗养老是智慧医疗和智慧养老的有机融合,可快速开展智能分级诊疗和智能分类养老,有效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不断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几年来,我县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按三级标准建成我县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基本公卫和基本医疗信息共享。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建档90%以上。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建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实现“智能导诊、挂号预约、诊间支付、检验结果和费用清单查询、就医反馈”等医疗服务。
目前,我县养老服务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补充。对农村200户、城镇100户、合计1094人调查发现,其中65岁以上老人431名,进入敬老院5人,占比1.16%,居家老人33.34%身边没有常住亲人,城镇高达66.67%。这一部分人员中,54.76%需要并且愿意接受上门医疗服务,可是目前筹建的养老服务平台仅提供家政服务,与县健康信息平台未能互联互通;县级医院、近30家民营医院管理信息和全县职工体检信息尚未并入全县健康信息平台。养老机构依托的卫生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不足,医疗设施欠缺,养老机构的需求都不能满足,居家养老人员的医疗、康复以及护理照料问题更显突出。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我县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体会议上也提出,要持续提升保障水平,加快养老事业发展,发挥政府保障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加,提升养老整体水平。为进一步整合医疗、养老资源,依托信息化平台,构建医养结合高级模式,建议如下:
1.着眼于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有序推进医养结合。国务院明确提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是养老照护的主体,这就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能力、有动力就近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为此,社区医院要加强能力建设,发展老年康复,开展养生保健。引导老年人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开展家庭护理服务。积极推行家庭医生模式,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养老机构可通过开设医务室,与周边医疗机构协作等达到医养一体化作用。养老服务指导站可利用空闲住宅,在老年人相对集中的村组建设村民小组养老驿站,基层卫生机构与村民小组养老驿站保持密切联系,定期为周边村民提供适当的医疗卫生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提供社区卫生服务,鼓励有能力的医务人员利用空闲时间签约承担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医养结合特别要注重健康教育,让老年人及早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搭建智慧医疗养老平台,提升医养结合服务水平。智慧医疗养老是社会养老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政府关爱养老事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县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快推进智慧医疗养老建设。建议县人社、民政、卫计等部门加快推进健康、养老、医保等信息平台共建,有序推进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和养老机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全链条、全方位、医养护的无缝衔接。研发适合我县的职工体检软件,智能分析应用体检信息,及时发现、干预高危人群。整合全县医疗卫生资源,引导组建海安“医疗养老服务联盟”,通过“一键通”预约,向距离老人最近的医疗养老服务单位派单前往,并对服务商、服务过程和质量等进行全程监控,老人子女可通过“芒果贴”类智能产品在手机终端远程实时了解老人身体健康情况。通过平台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健康档案线上线下互通,医护人员可对患者随访,实现线上线下服务记录互通。
3.探索建立养老服务中央核心区,让改革成果惠及所有老人。加快推进乐百年小镇的医疗养老平台建设,形成亮点。条件成熟时,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在一定区域内参照“北京延庆”模式,探索建立养老服务中央核心区。推动整合周边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商家、家政等服务公司,形成养老联盟,与所在地政府及社区居民签定养老服务协议,提供优质服务。做到核心区休闲中心、娱乐中心和家庭成员通过手腕式血压计等智能产品随时监测老年人健康,掌控老年人活动轨迹。每年实行一次全面体检,可预约住在养老院进行。有病时首诊在核心区内,按分级诊疗规定转到更高水平的医疗机构诊治,并实行“双向转诊”。基本生活照料、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护保健等签约服务经费政府买单,超出基本范畴的服务由服务家庭按照协议标准自行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