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色小镇的内涵及创建要求
特色小镇的内涵:特色小镇是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优势产业,集聚高端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非镇非区”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没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镇也不是一个产业园区的一个区,也不是风景区、开发区、高新区,它不是单纯的大工厂,而是聚焦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住建部制定的特色小镇认定标准的认定对象原则上是建制镇,是以评“特色”为主,评“优秀为辅”,与此不是一个概念。)我省的特色小镇主要包括7类: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意创业、健康养老、现代农业、历史经典、旅游风情。
特色小镇创建要求:特色小镇产业定位“一镇一业”,突出“特而强”。“特”是指每一个特色小镇都主攻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意创业、健康养老、现代农业、历史经典等特色优势产业,或聚力打造旅游资源独特、风情韵味浓郁、自然风光秀丽的旅游风情小镇中的一个产业,而不是“百镇一面”。“强”主要表现为项目投资在主攻产业内谋划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高端制造特色小镇原则上要求三年投入50亿元,苏北、苏中地区投资总额可放宽至标准的80%。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意创业、健康养老、现代农业、历史经典特色小镇,原则上三年内要完成项目投资30亿元。第一年完成投资不少于总投资额的20%,且投资于特色主导产业的占比不低于70%。以上投资均不包含住宅项目。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创建期累计投资不低于30亿元(含已累计完成投入的部分),年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投入不低于2亿元。特色小镇功能集成“紧贴产业”,力求“聚而合”。“聚”就是特色小镇都有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的聚集。“合”就是四大功能都紧贴产业定位融合发展,而不是简单相加,生搬硬拼。特色小镇的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必须从产业中延伸和挖掘出来。特色小镇形态打造“突出精致”,展现“小而美”。“小”就是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美”就是所有的特色小镇都要建成3A级以上景区,其中旅游风情小镇要按照5A级景区服务标准建设。
二、特色小镇专题调研情况及主要收获
培育创建一批特色小镇是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平台,是落实“聚力创新、聚焦富民”的重要载体。三季度县政协常委会围绕“加快推进我县特色小镇建设”开展了专题视察调研,活动由县政协城乡建设、社会法制委员会牵头组织。6月28日,我们召开了由发改委、旅游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制定完善常委会专题调研方案;二季度常委会上,李春旺主席对“加快推进我县特色小镇建设”调研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8月中旬到9月上旬,在彭为杰副主席的率领下,我们分别到乐百年、雅周现代农业园、开发区科创园、中洋集团、东部家具等地实地考察,开展座谈讨论,了解情况、收集意见。8月21日至23日,在县政协主席李春旺的带领下赴浙江余杭、新昌和苏州吴江进行学习考察,学习先进地区特色小镇创建经验,感受特色小镇创建活力。通过座谈、交流,考察组一行收获良多、感触很深。
浙江特色小镇创建的成功做法:浙江特色小镇在创建过程中注重特色亮点培育和规划理念的创新,强化功能复合叠加和形态特色的彰显,不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出台系统的工作指导意见,制定强有力的土地保障政策,建立以市场化为主导的运作机制。通过降低准入门槛、大力引进人才等措施,有效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人才智力保障力度。通过强化责任落实与动态监测,确保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按照时间节点和计划要求规范有序推进。
浙江特色小镇创建取得的主要成效:一是特色小镇正成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各个特色小镇都成为了创新创业人才的首选地,成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主战场,每个小镇都集聚了大量的人才;二是特色小镇正成为推进项目建设、拉动有效投资的新引擎。首批37个特色小镇吸引了3300多家企业,完成投资480亿,有5个小镇投资已经超过20个亿;三是特色小镇正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特色小镇为现代创业群体提供了个性化的创业需求供给,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了有效的需求供给,在高质量产品供给上也有了新的作为;四是特色小镇正成为各级干部积极主动作为的新舞台。特色小镇已成为浙江干部主动了解新经济、发展新经济、做实新经济的有效抓手。当前,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
三、我县特色小镇创建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培育创建工作,当前申报的几个特色小镇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功能正逐步完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特色小镇的规划正在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但对照《省政府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和省发改委《关于开展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同时参照浙江省特色小镇验收命名办法(试行)的通知及验收指标体系及标准(目前我省尚未出台详细的验收指标体系及标准),目前尚有一定的差距:一是部分区镇和部门对特色小镇创建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尚停留在初始规划编制申报阶段;二是拳头产业不突出,带动效应不明显,特色小镇尚不够特不够强;三是小镇规划不够科学有效,功能配套不完善;四是文化元素融入不够,人文历史挖掘不够深;五是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特色小镇创建热情不高等。
四、对我县创建特色小镇工作的建议
(一)围绕特色亮点,遴选培育重点
根据省市特色小镇创建要求及前期的调研情况,我们认为要围绕我县的特色亮点认真遴选出那些有培育基础和竞争优势的项目作为特色小镇培育重点。一是具备产业优势。作为培育小镇必须在产业规模、市场份额和特色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叠加效应。目前,东部家具、中洋河豚等均具备一定的产业优势,主导产业在行业内有影响、有地位。二是要有风貌特色。特色小镇应是融合风貌、文化、旅游等多元要素特色发展的新载体。当前我县东部家具小镇、河豚小镇、乐百年健康小镇等均具有相应的风貌特色和土地储备,刚开馆的元鸿红木博物馆藏品丰富,展品精致,初具3A级旅游景点雏形,可为东部家具源创小镇注入文化和旅游元素,丰富小镇风貌特色。三是在发展上要有成效。特色小镇应是创新发展的引擎和有示范作用的排头兵。特色小镇自身需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能够在短期内快见成效,成为带动自身及周边地区发展的引擎。海安机器人小镇注重产学研合作,产业发展具备创新、引擎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通过一段时间的打造,将会成为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新引擎。四是在动力上要有保障。决定小镇增长的动力取决于能否形成一种繁荣的主导产业,以及由这一产业派生出的新的关联产业,并通过关联产业的培育和引进,拉长产业链、延伸价值链,不断为特色小镇建设注入持久的动力,这种累积和循环的产业发展过程将推动小镇成长发展。东部家具源创小镇规划建设起点高,建设施工速度迅猛,企业创建热情高,产业链延伸长,计划五年内投资40亿元,有望建成全国有影响、华东第一的时尚家具小镇。
综合我县的具体情况,建议对海安特色小镇创建培育进行重点定位,力求通过3至5年重点攻关,建成1到2个在全省有名气全国有影响的特色小镇。根据江苏省特色小镇7大类型分类标准,建议特色定位如下:
①高端制造类特色小镇:海安机器人小镇;
②创意创业类特色小镇:海安东部家具源创小镇;
③旅游风情类特色小镇:海安河豚小镇、海安乐百年健康小镇;
④历史经典类特色小镇:海安茧丝绸小镇;
⑤现代农业类特色小镇:雅周现代农业园艺小镇。
(二)围绕目标定位,创新规划理念
特色小镇规划不是单一的城镇规划或园区规划,而是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要围绕特色小镇的创建目标,创新规划理念。一是要高起点规划,突出科学性和有效性。要坚持规划先行、多规融合,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合理界定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产业支撑力,落实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三化驱动”,项目、资金、人才“三方落实”的要求。不仅要编制概念性规划,还要编制控制性详规、核心区设计规划等,将空间布局、功能布局、项目示意都落在图面上,避免摊大饼式或脱离现有产业分布人为划定建设区,确保规划科学有效。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盘活闲置资产,完善配套设施。要像乐百年那样充分盘活闲置资源,科学利用企业厂房、仓库、学校、医院等闲置资产,使之成为特色小镇建设的新空间,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要根据资源和产业基础及其分布情况,尽可能连片提升和完善现有建设区,避免大拆大建。要加强设施配套建设,完善餐饮服务、特色酒店、品牌民宿、商业街区和多种类型的交通设施。
(三)围绕产业核心,主攻“特而精”
产业专精发展方面:一是注重引领专业企业入驻。机器人小镇和东部家具源创小镇要大力引进高端装备企业、国家500强制造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尤其是功能型、区域型总部入驻,不断集聚高端要素,进一步突出核心拳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河豚小镇和乐百年健康小镇要大力引入国内知名旅游企业、国际连锁商业品牌企业入驻,加强与国际旅行社、国内品牌旅行社和国家级、省级文化艺术团合作,促进高端要素集聚和旅游特色小镇的提档升级。茧丝绸小镇要注重引领全国中华老字号企业总部和区域型、功能型总部以及工商登记注册的历史经典行业制造企业、服务业企业入驻,不断强化知名企业的引领作用。二是不断强化产业技术领先。智能化是机器人小镇最大的特点,在小镇创建过程中,要始终突出和融合“智能化”与“应用”两大要素,实现产品生产、产品管理、商业模式、小镇建设管理智能化。要大力开展发明专利创造,力争取得国际(美日欧)发明专利授权,填补国内外技术或产品空白;雅周现代农业园艺小镇要注重产业影响力,准确进行产业定位,要紧扣自身的优势产业和历史传统产业,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强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茧丝绸小镇要注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挖掘海安的茧丝绸文化,建成集蚕桑养殖、丝绸产业、历史遗存、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产城人文高度融合的“复合型小镇”,形成丝绸产品研发、设计、制造一条龙产业链,打造高端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丝绸产业集聚高地。三是着力创业创新建设。要深入挖掘“双创”空间资源,用最小的空间资源达到生产力的最优化布局。要充分挖掘城镇体系的存量空间,在小镇空间里充分促进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融合,打造新兴产业生态圈,构建创业创新高地。东部家具源创小镇要注重创意创新水平建设和时尚影响力,力争时尚新产品在国际大赛获奖;茧丝绸小镇要强化科技研发投入,加强与“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国家级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制造生产历史经典产业新产品。与国家级、省级文化艺术团体合作,挖掘文化经典,形成文化创意产品,并力争获得发明专利和领衔制定省级以上行业标准,努力发挥好产业的提升发展和聚合发散带动作用。四是突出特色产业比重。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要紧扣特色富民产业,着力培育建设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向特色小镇集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的特色小镇。河豚小镇和乐百年健康小镇要注重开发旅游观光产品、度假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主题和产品的类型、内涵,彰显文化特色,用特色品牌占领市场。
高端要素集聚方面:一是要强化高精人才集聚。机器人小镇和东部家具源创小镇要大力引进产业发展相关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国家“千人计划”和省级“千人计划”人才,以人才聚集带动要素聚集,不断强化积聚效应;旅游小镇、茧丝绸小镇要注重引领国家级、省级大师和非遗传承人入驻,引领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营销团队和与产业发展相关的专业人才入驻,注入特色小镇持续发展动力。要充分做好人才招引的先期和后期工作,确保人才招得来、留得住。浙江余杭阿里巴巴集团创新人才招引思路,广泛招引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等高端人才,深入研究社会发展新趋势、人才需求和就业新动向,超前规划实施市场战略和人才战略,值得学习和借鉴。二是要强化科研院所支撑。加强与国际著名研发机构合作,建立科研院所,签订框架协议。加强小镇内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院所(工程技术中心)的创建,积极与国家级研究所、省级研究院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展技术合作,促进合作共赢。三是要不断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强化科技创新意识,坚持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工作的首位,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大力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
投入产出效益方面:一是要强化投入规模。不断招引外来投资主体加大投入,确保投入水平、投入强度的硬性达标。各类特色小镇都要通过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通过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强化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城融合,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要注重产出效益。要加强科学研究,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放大企业盈利和财政税收双赢效果。现代农业类特色小镇投资大、产出少,带动效应不明显。雅周现代农业园艺小镇要不断加强产业创新,推进产业升级,提高产出效益。要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全面开发民间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旅游、温泉养生度假等,实现特色小镇与区域文化的互动互融,促进农民就业致富。三是要强化辐射带动作用。要加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输出,加强小镇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化运用,不断提升新产品的市场认可度。要不断强化上下游产业的带动能力,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产业生态,促进企业上市。要通过新奇别致的产品包装、友好亲切的品牌形象和丰富多彩的营销推介,扩大产品的知名度,促进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品牌区域影响力不断扩大。
特色小镇建设,要防止被“房地产化”。一旦被“房地产化”,所谓的特色小镇,也就不可能有特色、有前景、有前途,最终,还有可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负担、新障碍。
(四)围绕功能完善,致力“聚而合”
文化功能方面:一是要注重对地域文化、产业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文化是小镇独具特色的灵魂。要充分挖掘每个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核”,将文化基因植入小镇产业发展全过程,推进文化与产业有机融合,让特色小镇传承历史文化,承载现实需求,面向未来发展。要加强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利用,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导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要注重将文化元素植入小镇风貌建设的各个方面,指引建筑、街区、空间、环境等多维度的风貌建设,形成具有文化底蕴的特色风貌。二是开展与产业定位有关,体现地域特色文化的各类活动。要加强传承创新,增强文化认同感,赋予小镇鲜活的本质,彰显小镇独特魅力,扩大产业和文化的影响力,使无形的文化变成聚集资本、集聚人口的有形资源和最大的发展资本。
旅游功能方面:一是要注重景区创建。特色小镇开发建设要注重针对自身特色的旅游功能植入,让小镇更有生命力。充分利用地域风光、地形地貌、风俗风味、人文历史等旅游题材,将特色小镇打造成3A级景区,甚至5A级景区。旅游特色小镇除了传统的景区旅游外,还应植入休闲旅游、工业旅游、体验旅游、教学旅游、健康旅游等更加多元化的旅游项目。机器人小镇要着力围绕生产、体验和服务为核心设计旅游功能。要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把特色小镇打造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二是加强“小镇客厅”建设。“小镇客厅”是接待各类人员,提供创业服务、商务商贸服务、文化展示等综合功能的平台。要强化“客厅”功能建设,完善“客厅”的小镇介绍、商务服务、信息咨询、产品展示、休憩交流等多种功能需求。
社区功能方面:一是强化服务配套。设立社区便民服务窗口,建立和完善满足小镇内创业者需要的住宅区、宾馆、餐饮服务、购物超市、学校(幼儿园)和医院等。通过开发“小镇客厅”公共服务掌上应用,推进镇区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实现“公共服务不出小镇”。二是加强小镇智慧化建设。做到小镇免费WiFi全覆盖,小镇建有官方APP、微信公众号和公开网站,且实时动态更新。提供智能门禁、停车、智慧安防等智能化管理;三是注重小镇人口集聚。通过特色产业集聚人才和旅游的“搬运”功能,吸引大规模的外来游客聚集,形成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样化的消费结构,由此带动消费产业的聚集,带来大量的就业人口和服务人口,产生对小镇居住、交通、金融、文化等的需求,从而推动特色小镇城镇化结构的形成。
(五)围绕形态打造,彰显“小而美”
生态建设方面:一是要强化低碳化应用。按照协调、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第一理念,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要加强绿色节能建筑、海绵城市技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技术、资源循环化利用等低碳绿色发展领域在小镇的实际运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二是注重小镇绿化洁化。要强化小镇绿化建设,划定绿化建设用地,控制绿色指标,力争小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加强高品质小镇公园绿地、休闲步道和小镇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建设,努力打造整洁宜人、赏心悦目的小镇环境。
形象魅力方面:一是潜心核心区形态打造。积极开展核心区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努力建成展现小镇主要功能和风貌的核心区。二是注重建筑风貌。围绕特色小镇产业定位,建设整体建筑形态符合小镇产业定位要求,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小镇整体建筑与周边环境高度融合,有小镇品位的建筑形态。三是建立VI系统。VI(Visual Identity)系统即视觉识别系统,它是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服务内容、企业规范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符号,以塑造独特的企业形象。加强VI推广运用,力争特色VI系统在小镇基本覆盖。
(六)围绕体制创新,构建“活而新”
政府引导方面:特色小镇建设投入大,周期长,必须要有政策护航,实现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建立工作班子,出台系统的工作指导意见。特色小镇建设涉及经济、文化、政治、民生等大问题,政府必须建立工作班子,设立专门机构,制定专为小镇出台的高效审批服务专项政策,建立服务网络,配置相应人员,健全工作机制。要研究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制订相关政策和标准,为小镇建设扫除障碍和隐患。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和投融资力度。特色小镇建设投资巨大,政府要广辟资金渠道,改革现有投融资体制,出台相关财政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带动作用,创新投入方式,对特色小镇建设的重点项目给予支持。同时,要充分发挥信贷和投融资平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筹集特色小镇建设资金,大力支持特色小镇建设。借鉴浙江经验,尝试县属国有资产划入专项基金,专门用于特色小镇开发建设,或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按期完成任务,通过考评验收的特色小镇给予一定的奖补资金。三是制定有力的土地保障政策。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将特色小镇建设用地纳入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和存量建设用地。需新增建设用地的,可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及供地手续。四是强化政府服务。一方面政府要简政放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在浙江,特色小镇更像是纯粹意义上的经济社会自助体,没有独立的行政机构,所有派驻小镇的政府工作人员都被定义为服务人员,具有看着创业者发财而不心动的定力和胸怀。政府着力为小镇发展创设良好的发展基础,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以激发市场活力,着力破除各种制度性障碍,帮助解决入驻人员户籍、生活保障等相关难题;积极出台免房租的政策、科研项目经费的补助、税收奖励等激励措施;要加强对运营公司的监管和年度绩效考核并由此决定运营公司的去留。另一方面要加强舆论宣传。大力宣传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典型和新思路、新举措,强化示范带动效应,凝聚社会共识,使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全社会高度重视、广泛参与的共同行动,为特色小镇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五是加强责任落实与动态监测。要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建议建立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强动态监测、推进责任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时间节点和计划要求规范有序推进。
企业主体方面:一是确立非政府投入主导。树立市场经济理念是特色小镇建设成功的关键。要在政府参与的基础上,谋求战略性合作,鼓励国内各类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形成特色小镇建设合力和资金的有效保障机制。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成功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好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主要是做好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推进、要素保障、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优质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等,其余的都交由企业去做。我县特色小镇建设,也要遵循“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积极探索推行市场化推进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能动作用。二是突出企业创建主体地位。在特色小镇建设中,企业要围绕产业发展,人才引进、市场营销、项目推进、效益追求等方面做好工作,政府要尊重市场规则,甘心当好配角,严格落实企业主体地位,以项目为依托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要把优化投资创业环境作为工作着力点,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方面的改革,努力营造扶商、安商、惠商的良好环境。
市场运作方面:一是建立投资建设多元化体系。鼓励小镇建设投融资方式创新,探索产业专项基金、股权众筹和采取TOT(转让经营权)、BOT(建设—经营—转交)等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在更大范围参与特色小镇建设。二是公共服务市场化。要大力引入专业公司提供市场化的孵化平台服务、检测检验服务、公共技术服务、招商引资服务等推动产业发展。要引入知名专业化服务商服务小镇建设管理,实现公共服务市场化。现实中,成效显著、发展良好的特色小镇,都是市场化运作的结果,发挥了企业的主体作用,彰显了企业的能动力和影响力。
如何寻找特色小镇之魂?从根本上讲,特色应该是由产业、环境、文化等融合而成的独特的小镇生活形态。正因为这样,特色小镇之魂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缔造,而需要在建设运营过程中不断探索、追寻,逐渐成形,特色独具。打造特色小镇的价值,也需要人们用长远的眼光去认识。搞好特色小镇建设功在今朝,利在长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