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和队伍建设水平,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升百姓幸福指数,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追求和目标。近年来,我县以创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着力镇村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在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全覆盖”、力求“均等化”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今年一季度县政协围绕“提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和队伍建设水平”开展专题协商。
为深入了解情况,找准协商子课题,2月份,由学文委牵头,在分别召开以宣传部、文广新局、文明办等12个部门分管负责人和重点提案人、部分常委、委员及基层文化工作者参加的预备会的基础上,制定了协商方案。
为了开好协商座谈会,3月上旬,县政协考察组一行12人赴姜堰区、龙子湖区、怀远县、盐都区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学习外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经验。4月7日下午,李春旺主席带领县政协主席会议、党组成员及应邀参加座谈会的政协委员,前往高新区田庄村、曲塘镇文化站、曲塘镇周桥村、开发区三角村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
4月12日下午,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在县行政中心东附四楼第一会议室召开季度协商会。会上,县文广新局局长华志刚汇报了关于我县公共文化设施和队伍建设情况。重点提案人及县政协常委、委员、基层代表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与队伍建设提出建议、意见。组织部、宣传部、财政局等12个部门负责人与委员、基层代表进行了集中协商与沟通。
会议认为,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决策部署,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根本,以强化资源整合、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为重点,在原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不断健全,城乡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供给量质并举,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符合海安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子,让百姓享受到了更多的文化惠民成果。会议围绕提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和队伍建设水平提出如下建议:
一、优化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效益。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和文化发展成果的共享程度。
加快为民服务中心文化融入建设进程。2016年,全县已有20%的村或社区建成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走在了省市前列。委员们建议,在接下来的几年内,我县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重要职责,积极依托村(社区)为民服务中心现有资源,把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文化惠民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更加注重按照公益性、基本型、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深度整合不同部门的资金、项目,普遍建成集多功能于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文化设施和场所。
有序开放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是公共资源的充分利用,是惠民工程,但在向社会开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以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为例,2016年年底,全县有15所学校体育设施实现开放,2017年将继续开放17所学校。在开放的过程中,委员们认为,首先要消除安全隐患。一般情况下,进校锻炼人员对学校安全不构成影响,但是,中小学生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如果对进校者身份不加认证,任其进入学校健身,势必会对学校的安全管理留下隐患。建议由社区对进校人员进行实名认证,对健身人员进行登记、身份认证,给健身人员办理电子健身卡,在学校门卫室安装刷卡装置,实行刷卡入校健身。同时,在校门口、体育场地增装摄像头,加强监控。其次是做好保安保洁工作。目前,各学校的保安人数配备都不是很足,主要满足上放学时段的安保需要。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后,入校健身的人员多了,学校早晚及双休日安保压力增大,需要增加专门的安保人员。另外,因为入校健身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健身者做不到废物入箱,随地乱丢垃圾,建议由政府为体育设施开放学校统一购买保安和保洁人员。三是保证入校健身人员的安全。入校健身本是为了健康,但锻炼不科学,或使用器材不当,或特殊体质,都可能造成运动伤害,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建议入校健身者要提交健康证明,并且签订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的安全责任书。同时,通过一定途径加强对入校健身人员的健身指导,鼓励入校健身人员自己购买保险,降低健身带来的风险。四是做好器材的保养、维修、损耗工作。入校健身人数的增多,必然加速运动场地、器材的磨损。体育设施损坏后,如果不及时做好维护,很有可能造成伤害学生的后果,反而给学校带来新的问题。建议加强对各学校运动场地、器材保养、维修的督查,设置维修基金,为学校的器材购买保险,降低因器材问题带来的风险。五是解决运动区厕所安置问题。大多数学校把厕所建在教学区和办公区,现在为实施开放将教学区和运动区进行了物理隔离,运动区没有厕所,给入校健身人员造成不便。建议指导各校运动区域新建厕所,或设置移动厕所,以方便入校健身人员使用。
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建设水平。目前,我县数字化平台基本建立,但要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还需精益求精。一是整合资源,做好宣传平台融文章。基层微信公众号较多,较为分散,信息更新不及时,建议将文、博、图和区镇文化站的微信公众号,整合至文广新局平台,建立微信矩阵,发挥发布厅功能,形成系统群体优势。以考核为手段,把微信矩阵建设水平作为重要内容。二是建立数据库,共享特色文化成果。将全县公共文化服务和精品生产的各种艺术成果,汇总到一个微型数字资源库,链接到文广新局微信公众号和网站,让广大群众通过微信平台和网站平台共享海安特色文化成果。
做好公共休闲场地规划和建设工作。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区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推进城镇建设的过程中,将公共休闲场地作为配套设施,按照人均占有一定的比例纳入区镇建设强制性规划。区镇一级,在加强区镇公共文化中心建设的同时,要加强集镇区、人口稠密区域公共休闲场地建设,基层自然村、农民集中居住区也要规划建设公共休闲场地建设,以满足广大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需要。
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的队伍建设。要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的原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统筹抓好文化领军人才、专业队伍、基层骨干建设。
配齐配强基层文化人才,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近年来,基层政府机关多数部门都通过增加人员编制、政府购买服务、聘用临时人员等途径增加了人员,而文化增员相对偏少。经过调研,委员们了解到,对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很多镇村的实际人员配备数远远不足。建议有效整合村(社区)人才资源,将由财政补贴的调解员、网格员、图书管理员等几大员的待遇合并同类项,明确职责,专人负责。选好用好区镇文化站长,打造能管理、能组织、能协调、能策划、能鉴赏的文化站长队伍。针对我县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有序引进一批文化活动策划、文化创意设计咨询、舞台表演艺术等紧缺型文化人才。通过顾问、签约、客座等方式柔性引进高端文化人才,注重发挥海安籍在外文化人才的作用。
发展壮大基层文化志愿者队伍,扶持基层文艺队和乡土文化能人。近年来,我县的群众文化志愿者队伍蓬勃发展,现有民营文艺团体、民间文化社团、家庭文化室等200多个,加大对群众文化民间艺术的扶持力度,激发群众文化民间艺术的发展活力,还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活动扶持。将优秀群众文艺团队、优秀民间艺人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购买主体名单,通过“行万里路、进千家门”“原创节(剧)目巡演”等惠民项目,向基层服务点推荐,接受群众“点单”,并给予一定的服务补贴。积极组织优秀文艺团队、优秀民间艺人参与全县公共文化服务和各类展演展示活动。有计划地开展公益艺术培训,通过专家讲座、外出观摩、交流研讨等形式,促进群众文化团队健康发展。二是加大阵地扶持。全县各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优先向群众文化团队免费开放,借鉴学习滨海新区(角斜镇)综合文化站、雅周镇兴雅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做法,鼓励有条件的区镇和村(社区)向优秀群众文化团队、优秀民间艺术免费提供相对固定的活动和展示场所。鼓励各类文艺爱好者依法成立相关专业协会,在活动场地安排、小型器材购置、图书配送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三是加强制度保障。建立激励制度、回馈制度和保障制度。首先是建立多层次、多式样的激励制度,如:定期评选表彰文化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先进个人、团队和文化志愿项目,给予嘉奖、评选星级等;对受到表彰的志愿者,协同教育、人社、医院、金融等部门,在其就学、就业、就医、享受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优惠或优待。其次是建立回馈制度。如:海安义工联的“时间银行”,通过“时间银行”的形式来储蓄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时间,当志愿者个人或其家庭遇到困难时,可以将其服务时间兑换成现金,帮助志愿者渡过难关;也可以在平时用以兑换社区服务、优惠购买商品等。最后是建立保障制度。一些年纪偏大的文化志愿者,有时自己骑着电瓶车到村参加演出,来回路上极不安全,志愿者组织可以为他们购买一份保险,确保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活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要建立健全上述三个制度,必须依托全县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施“一张网”工程,推动志愿者注册登记、招募培训、服务记录等,要依靠行政推动,将具体要求落实落细至社区、行业、村居等基层单位,利用手机APP、微信、志愿者打卡器等信息平台,准确、规范记录志愿者的基本信息和志愿服务活动。
三、强化问题导向,创新运行机制和服务内容。准确把握当前群众文化需求的特点和基层文化工作规律,注重需求评估和意见反馈,真正把群众意见作为决策和服务依据,促进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实效。要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有的放矢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性目录,探索建立“自上而下、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有效衔接。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努力创作出富有本地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认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建设,让扎染、钩针、号子、道情、花鼓、龙舞、莲花落等非遗项目走进校园、走进社区。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强化需求导向,如送电影到村,要选对放映地点和时间,选好影片类型,也可将送多场电影改为送一场文艺演出,进一步提升文化惠民效果。
下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一盘棋。建议由县委县政府牵头,县委宣传部负总责,会同财政局、发改委、文广新局等部门组成联席会议,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村居社区文化进行评估研判,切实实施定期召开协调会、制定规划和相关政策、常态督查、表彰奖励先进单位与个人、统筹协调各项事宜。县委县政府要出台相应扶持办法,由联席会议的各部门制定细则,形成合力,切实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组织不健全、设施不完善、内容不丰富、投入不保障、服务水平不够高、多头管理责任不到位等问题。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文化管理的机制需要进一步进行健全和完善,如县镇文化部门对下一级的指导服务职能问题,要变义务为责任;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电子阅读的便捷性和实用性还有待加强。
建立公共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要继续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的投入,各级财政要把文化事业发展经费列入年度财政支出预算当中,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的增幅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要落实对文化建设的扶持政策,设立文化发展专项基金,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图书购置、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文化人才培训、文艺创作奖励、群众性文体活动补助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从而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所需的资金得到稳定的保障。
座谈会上,秦艳秋副县长表示,县政府将更加重视听取政协的协商意见,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在涉及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等方面,积极采纳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县政协主席李春旺发表讲话,副主席彭为杰、周于红,党组成员张英稳、秘书长张华,及部分政协常委、委员和政协机关各委办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县政协副主席周于红主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