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安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深入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全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海安,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掀起科技创新高潮,创新工作合力全面形成,科技贡献份额不断增加,科技创新氛围日渐浓厚,创新实践经验引领示范。省政府专题发文推广我县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国务院、科技部、省委对我县科技创新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县政协根据全年工作安排,成立了由李春旺主席挂帅,副主席周于红、王怀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调研组先后赴浙江、福建、山东、河北等地调研,深入县开发区科创园、高新区科创园以及骆氏减震件、兴华胶带、江海机床等14家单位与企业,开展现场视察、听取汇报、座谈研讨等。12月12日,专题召开“提高科技对我县经济发展贡献份额”季度协商座谈会,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精心梳理,形成以下四方面的建议。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想尽办法激发企业创新,这是科技驱动创新的关键。1.围绕做强主业加大创新力度。我县90%以上的工业企业坚守主业,一心一意做大做强,不少企业已向“专精特尖”科技小巨人方向发展,成为行业的“领跑者”,有的还成为全国的“单打冠军”。要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支持鼓励企业坚持走自主开发与重研发引进核心专利技术相结合的创新之路,开发新品,拓展市场,推进智能车间建设,品牌创建以及国际化合作,形成一批对我县经济社会贡献度大的领军型创新企业。2.充分运用优惠政策的引领作用。可借鉴浙江省全面实行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切实落实好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设备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加强面向企业的政策宣传解读工作,引导企业规范财务管理、重视研发项目确认登记,让更多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3.积极推动大型企业建立科技研究院。围绕做强产业链,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实现突破百亿企业的目标,可借鉴河北省沙河市建立的玻璃产业研究院的模式,围绕“4+4+N”产业由政府主导,与大学合作建立1-2个产业研究院。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或建立省外、海外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与中科院、高校院所或企业之间开展协同创新,增强大型企业从事核心技术研究和战略新产品开发的能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研发创新的带动引领作用,推动大中小企业共同创新。4.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要依托现代科技,提升传统产业,防止重工轻农倾向,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专业合作方式,促进规模化经营,培育发展新的农业现代化龙头企业和产业化项目,增加经济贡献份额,打造全国性品牌。
二、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紧密度。5.支持高校在我县建立科研平台。借鉴山东省禹城市的实践经验,除了进一步对接好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产业研究院外,更要争取高等学校国家级科研平台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要引导企业与“双一流”大学之间开展深度合作,创建以区域、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取得重大创新突破为目标的协同创新中心。6.加快引进中科院研究所机构建设。深度推进“中科院专家走进海安”活动,要使科研成果转向产业化,借鉴浙江、福建等地建立中科院研究所的实践经验,在引进专家来海的同时,实现科研项目与海安产业的深度融合,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争取与中科院共建更多的行业研究所,为地方产业科技发展提供服务。7.积极策应“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深入开展“科技行”活动,鼓励企业主动对接央企、国企、军企,联合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参与军品生产和军民公用技术项目的实施,支持龙头企业与哈工大、北理工、西工大等7所国防军工院校联合共建研发基地,成果转化基地,人才培养基地。8.探索建立“飞地”研究院模式。借鉴浙江省新昌县、慈溪市在上海、杭州、宁波设立区域性产业研究院的经验做法,在上海、杭州、南京等智力富集地探索建立研发中心。
三、积极构建和完善科技创新平台。9.打造牵动力强、影响力强的科技创新集聚区。集中力量推进两个科创园建设,加强科技孵化器、加速器、特色产业基地、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众创空间等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完善软硬条件,注重资源整合,提高孵化能力和研发能力,实现“自我造血”功能,为企业创新提供设计、信息、研发、推广、培训等全方位服务。10.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借鉴福建省晋江市“三创园”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服务于全县,实现资源共享的集工业设计、文创研发、互联网+、创新创业以及市场调研、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验证等创新服务平台,每年举办一次高水平、高质量的中国海安创新创业和工业设计大赛,推动海安工业设计品牌建设。11.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可借鉴浙江省新昌县科技创新的实践经验,出台《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发展的意见》,整合全县参与产业和新兴产业,动员和鼓励骨干企业主导建立联盟,在技术研究、资源共享、市场开拓、国际合作、标准化促进、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扶植和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强的联盟。
四、不断完善创新服务环境。12.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学习借鉴浙江新昌等县市的成功做法,铁了心抓创新,破“四不”(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评价考核科技成果的标准不科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适应)促转型,加大政策落地成效,在税收优惠政策上再探索,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等。进一步探索科技创新劵(政府按照财政资金的数量制成一定面额的创新券,由有创新需求的中小企业直接提出申请,企业用创新券向公共或准公共科研机构与大学以及一些大公司的研发机构购买科研服务,服务完成后科研机构或科研人员凭创新券及相关材料到财政部门兑现)对技术服务、工业设计、成果转化给予奖励。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梳理已出台的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建立和完善产业、科技、人才、财政、税收、金融等政府创新管理政策支撑体系。13.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代理服务机构的政策资金扶持,形成鼓励创新、保护创新成果的良好环境。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前沿的技术成果,开发一批国内一流的产业化成果,建成一批承载力强的成果转化基地,实施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前景的科技项目,加快形成高端化、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成为全县经济的增长点。14.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借鉴山东禹城人才招引的成功做法,着力打造“海安英才”品牌,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形成涵盖国家、省、市、县四级“海安英才”品牌。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扬帆”计划,精准对接知名院校,培养本地急需的人才。切实解决引进人才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政治和经济待遇,在科研经费、申报科研项目、家属就业、子女上学、安家落户等方面给予关心帮助。逐步优化科技干部队伍,培养好、使用好现有干部职工,促进合理流动,盘活人才“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