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进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体现出较大的影响力,为我市经济发展、解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作出贡献。当前,由于经济大环境影响,小微企业在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成为制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瓶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改善金融服务,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管道”。地方政府及各级机关部门应当主动作为,加强政策调控和服务创新,为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助力护航。
一、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党和政府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取得较好效果,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当前,小微企业争取外部融资首选仍是银行贷款,但小微企业向银行贷款时,往往存在贷款周期长、额度低、成本高等问题。究其原因,造成小微企业融资瓶颈主要有两方面因素:
(一)企业自身存在原因。一是企业规模不大。大多数小微企业固定资产少,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物,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二是管理水平不高。小微企业大多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或不规范现象,银行对企业的盈利情况和真实性的审查难度大,不愿意贸然贷款。三是发展前景不优。一些企业质态不高,发展前景不优,有损企业长远发展和信用度,难以继续得到来自金融体系的融资资金。
(二)金融体制机制原因。一是服务不主动。为了规避风险,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更倾向于为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提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仍然面临着“玻璃门”“弹簧门”,存在大中企业大量闲置资金“投资无门”,小微企业较大资金缺口“一贷难求”的现象。二是倾向“重资产”。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审核重点是土地、房产等“重资产”,一些科技型小微企业竞争力多为人才、技术、专利权、或设备等“轻资产”,小微企业不具备优势。三是信息不对称。由于银行和民营企业之间常常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双方建立信任的成本较高。比如,很多小微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过程中需要承担担保和评估等第三方服务费用,推高了企业融资成本。
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机构应改变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针对融资需求的结构性特征,深化融资供给侧改革,更好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要适度放宽融资条件,根据小微企业因规模小、经营模式单一、经营资本和担保能力不足等导致融资难的情况,鼓励民营企业联合贷款,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要不断创新贷款品种,推出适应不同种类小微的快审快贷产品,有效满足小微企业和农户的金融需求。要把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通金融机构业绩考核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精准有效为小微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要做优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推动海安农商行等本地金融机构上市,通过增资扩股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手段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一方面,畅通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对接渠道。定期举办小微企业融资专场活动,组织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对接;创新工作方式,通过APP或微信公众号等向小微企业提供全市银行信贷产品信息查询服务,及时推送最新产品信息。另一方面,打通小微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小微型企业因为规模小,投资额低而不被重视,再加上数量多,摸排困难,政府很难做到一对一上门服务,小微企业无法及时知悉政府优惠政策。政府可牵头金融机构组成宣讲团,通过上门走访、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为企业送上“政策大礼包”。
(三)推动小微企业规范化管理。一方面,要引导小微企业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吸纳专业性强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模式,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化科学管理转变。另一方面,培养小微企业主良好的信用意识,自觉地接受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确保财会报表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